呼吸道感染咳嗽,如果是上呼吸道的感染,常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支气管炎、肺炎,则进行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建议病人感染治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吃容易导致咳嗽的食物。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同时应对症治疗。对于继发于病毒感染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感染、对症治疗即可。
一、急症治疗
如患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疾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有窒息风险,需进行急症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
2、控制感染:静脉滴入抗菌药,严重者予以2种以上抗生素。
3、缓解喉头水肿: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可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4、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异丙嗪,痰多者可给予祛痰药,必要时可喉镜吸痰。
5、气管切开:经上述处理仍有严重缺氧或Ⅲ度以上喉梗阻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二、药物治疗
1、青霉素类:
(1)青霉素G:青霉素G是治疗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及螺旋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对于链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均以青霉素G作为首选药。
(2)青霉素V:青霉素V能口服给药是其主要的优点,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但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临床用于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及肺炎链球菌所致鼻窦炎、中耳炎等轻症感染。
2、.第一代头孢菌素:
(1)头孢唑林: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细菌和肺炎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但对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弱,部分厌氧菌亦对其敏感,流感杆菌中度敏感。口服用于轻度感染和部分中度感染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暂时性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升高。
3、大环内酯类药物:
(1)红霉素:临床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也用于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服用后常见胃肠道反应。
4、喹诺酮类抗菌药:
(1)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作为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具有很好的作用。
5、抗病毒药物:
(1)奥司他韦: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强效的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进入肺、气管、支气管、鼻黏膜及中耳等部位。可用于咽炎的治疗。
三、手术治疗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药物治疗为主,无手术治疗。
出现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果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可以先口服一些抗生素来进行消炎的治疗,如果青霉素类的药物没有过敏的现象,可以口服阿莫西林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如果头孢类的药物没有过敏的情况,可以使用头孢氨苄,头孢克洛或者头孢克肟来进行消炎的治疗。
此外,如果发生严重的细菌的上呼吸道的感染,伴随着严重的发烧或者扁桃体化脓,或者血常规当中出现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也可以采取静脉点滴抗生素的方式来进行消炎的治疗。
应用比较多的也是一些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的抗生素。
如果以上的药物均存在过敏的现象,也可以采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来进行消炎的治疗,比如阿奇霉素。以上的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查和治疗措施,应该去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话,不妨去了解下开刻立,这款口咽局部抗菌剂能有效抑制PGE2产生,具有明确抗炎作用,对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药物疗法 可分去因疗法及支持疗法。去因疗法中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有人从初乳中提取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连滴2~3天,结果认为满意。细菌性感染则用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大多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 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还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必须避免滥用。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如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所引起的咽炎或扁桃体炎,青霉素有效,如2~3天后无效,应考虑其他病原体感染。高热时,先用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整个头部,每10分钟更换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热惊厥。此外,可用一般退热药如适量阿司匹林或用扑热息痛,根据病情可4~6小时重复一次,但忌用过大剂量以免体温骤降、多汗,甚至发生虚脱。(acetaminophen)对轻症咳嗽小儿,尤其是小婴儿,不宜给大量止咳的中西药品。 局部治疗 如有鼻炎,为了使呼吸道通畅,保证休息,应在进食及睡前滴鼻药,每日4~6次,每次每鼻孔2~3滴。婴儿忌用油剂滴鼻,恐吸入下呼吸道而致类脂性肺炎。年长儿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可用淡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朵贝氏溶液)漱口。 中医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通称“伤风感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此型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法。 2)风热感冒:此型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虽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 [3] 三大误区 1、治必输液:只要一感冒发烧,到医院必挂上吊瓶。儿童普通上感只要不脱水,原则是能口服尽量口服,否则易产生诸如血管炎等并发症,大量液体还会对儿童幼小的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2、治必激素: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有些医生为了退热快,几乎发热就使用,还显得医术高超,但激素的付作用很多,特别是对儿童,可以引起肥胖(病理性)、骨质疏松等,对发育期儿童来说弊大于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3、治必抗菌:诸多发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众所周知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现在世界上对病毒有明显效果的药几乎没有。即就是细菌感染也应作细菌敏感试验后才能使用相当的抗菌素。但现在诸多医生为了某些目的一治就上消炎药,而且开始就是“菌必治”,“复达欣”等强力广谱抗菌素,不但少能起到作用,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儿童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产生众多隐患。更可怕的是,一旦用了如此强烈的药,病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以后使用较温和的药很难达到疗效了。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根据病因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多样,可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等普通感冒症状,也可表现为咽痒、发热、乏力等病毒性咽炎的症状,也可表现为声嘶、讲话困难等病毒性喉炎等症状,也可表现为结膜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症状。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吸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药物治疗:板蓝根冲剂,1包,口服,每日3次 1%麻黄碱,1~2滴,滴鼻,每日3次。(常用于普通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