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数地区都能感受到四季,而到了冬季干冷的环境以及昼夜温差大,让很多呼吸道疾病缠上了大家,比如感冒与过敏,很多疾病源我们都 是看不到了,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在影响我们的健康,其中霉菌、细菌、毛屑、尘螨、壁虱等等都是危险分子,以下教大家五个小妙招解决这些问题。
家具表面避免布质与毛料
家具是否容易积存各种动物皮屑、微粒尘埃等会刺激呼吸道的物质,是呼吸健康与否最重要的关键:例如沙发、桌椅等家具表面应以平滑、硬面材质为主,尽量不要选用毛绒、布制表面,地毯也应避免使用;如果家中已经有过敏的症状发生,卧室里也要避免有毛的东西,以免加重病情;衣物尽可能放在衣柜里,避免曝露在卧室大空间中,孳生更多微生物。
避免布质与毛料表面一方面可减少有害分子沉积,二方面平时也容易清洁。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可能觉得平滑的表面可以减少外来有害物质堆积,但忽略了我们人体本身也会产生许多皮屑,这些皮屑都是微生物的食粮。据估计每个人一天脱落的皮屑,可养活200万只尘螨,这个惊人数字提醒我们,不要让家具成为微生物的繁殖场。
勤加清洗衣物与寝具
用60度的热水清洗衣物与寝具如被套、床单等,或是趁着晴天时拿到室外晒太阳,主要目的都在杀死尘螨。不过要注意的是,高温虽然可以杀死尘螨,但仍会残留尘螨的尸体与排泄物,因此晒完太阳还是水洗一遍为佳。衣物、寝具清洗次数愈多理论上愈乾净,但家事的负担量也会加大,中间的平衡就要自己拿捏。
除了衣物寝具,家具、地面清洁也不可偏废;经常潮湿的厨房与浴室,边边角角常常容易长黑黑的霉菌,不知不觉就会吸进它们散发出的孢子。用白醋或漂白水沾在卫生纸上,覆盖在霉菌上,一段时间就后就可以发现,黑黑的霉菌会少掉很多。而让室内湿度调节在 70% 以下,保持通风都是减少霉菌生长的积极作为。
阻绝蟑螂进入室内
除蟑的基本原则,除了让室内变成「零蟑螂」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要阻绝室外源源不绝的蟑螂进入家庭。台湾有许多地方是住商混合区,一楼店面可能会开餐饮店,或者是靠近早市、夜市的低楼层住宅,应格外注意外部蟑螂大军的威胁。
在家中,「堵死所有与室外连通的缝隙」是基本原则,因为蟑螂只要毫米 (mm) 等级的缝隙就可自由进出。门窗缝隙、破掉的纱窗、冷气与冷气孔中间的缝隙等,找到就要封死;排水孔常常是一大漏洞,要用专门防止蟑螂爬上来的滤网或排水孔头。
传统家具很多都有「脚」的设计,让家具底下有空间,不易清扫也容易养蟑螂;组合家具或是系统柜多数没有这种设计,也间接减少蟑螂住在家里的机会。各种缝隙都可以用硅利康填补,方便又不占空间;空隙如果太大,可以改用聚氨酯发泡填缝剂,有效阻绝大面积破口。
宠物居有定所
家中有宠物,不是非要直接把它送走,应该先试人宠「各取所居」,例如有院子的话,可以让宠物住在室外,在室内的话要给他一个固定的居住角落,或是一楼、地下室,人则住楼上。在室内不要让宠物进入卧室,甚至人宠同床而眠。不要让宠物接触到毛或布制表面家具与地毯。居家环境要常清洁,宠物被褥也要用 60 度的热水清洗。
空气清净机
其实再怎么认真打扫,都还是有漏网之「虫」,因为微生物或其排泄物等让人生病的物质,往往会因为打扫的动作被气流吹到空中,再加上许多病菌也可以附在飘浮于空气中的微粒上,再被吸入人体,因此空气中的致病因子,要有专门面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清净机来处理,成为居家清洁的最后一道屏障。
空气清净机不仅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与烟雾分子,以新技术开发出的产品,连细菌病毒都能拦下。我们已经知道细菌的大小大约在 0.5 到 5 微米,直径更小的病毒,大约在 0.01 到 0.3 微米左右。来自德国的新过滤技术,透过多层复合滤网,就能达到拦截 0.02微米以上的物质或微生物,连病毒都在其过滤的范围。空气清净机将是新世代呼吸健康的一大利器。
不过要注意的是,使用空气清净机一定要遵守说明书上更换滤网的相关建议,滤网太久不换,会因为积存过多病菌,反而对人体造成更大伤害。而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该空气清净机是否有过敏相关研究中心的第叁方检测及过敏协会认证,及经济部节能标章等,才能安全有效、保障家人健康。
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增强体质、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并且关注症状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诊。
4、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5、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①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②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③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相互搓各洗搓五下);
⑤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各搓五下;
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6、哪些时候需要洗手
①传递文件前后;
②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③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④吃饭前;
⑤上厕所后;
⑥手脏时;
⑦在接触他人后;
⑧接触过动物之后;
⑨外出回来后。
7、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8、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去医院看病或人群密集处可选用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是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9、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①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②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③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手洗干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④最后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10、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①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②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的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③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