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芬
作为一名老师,要能够准确、流畅、巧妙地进行语言表达,用教学语言去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言或浓烈,或淡雅,或深刻,亦庄亦谐……能游刃有余地把语言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服务于教学,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笔者以为:文本内容制约着老师在课堂上说话的内容,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决定着语言的内涵,同时,教者个人的素养也会滋生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的文体,同一个教者也会在不同时间、空间选择迥异的教学语言。老师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语言的魅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朗读声情并茂,语言再现文本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著名作家魏巍曾经这样说他的老师蔡芸芝先生,“爱用唱歌的声调教我们读诗”,他“至今都记得她的声调”。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情、道并驾齐驱,可见老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语气平淡,就很难把学生带到理想的境界中。记得在教学六年级语文《爱之链》一课时,我用范读文本导入课文,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让乔伊与老妇人和女店主之间的感人事迹在孩子们心中流淌,引导他们进入文本,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做任何的提示,学生就是在我的语言的感染下,体会主人公情感,领悟课文内涵,进而用饱含深情的朗读演绎文本。我用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月光启蒙》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童谣和歌谣,当学生从歌谣和童谣中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真挚的爱时,突然话锋一转:“然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泪流满面……”这时我配音(比较悲伤)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我读着读着,泪珠挂上了眼角,声音嘶哑而悲切。一曲终了,我的叙述也戛然而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呢?”被情绪所感染的学生都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妈妈,我爱您!”学生这样的情感从何而来?我想,应该不是我的呆板说教,也不是书上白纸黑字写着,而是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归结得出的心情和感受。
二、教学语言精妙,精心设计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就要通过老师精妙的教学语言来引导。记得笔者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我通过深入研读文本,针对学生的学情,对课堂的教学进行了如下预设:(1)课题中的“我”是谁呢?他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呢?(2)“我”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3)“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呢?(4)“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呢?(5)从肖邦的种种举动中,你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通过这五个问题的层层推进,把学生一步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之中。上课伊始,我用肖邦的钢琴曲《革命进行曲》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识肖邦,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怀,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六个问题有目标地朗读课文,让他们的感悟一步一步到位,体会人物的感情,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语言充满温情,培养质疑精神
笛卡尔曾说:“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把一生中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我们要允许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允许他们 “答非所问”,允许他们在讨论后一个问题时,还在想着前一个问题,允许他们搞“三重唱、四重唱”,允许他们在“突发奇想”时“脱口而出”,来一句:“我來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 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启发学生图文对照,阅读质疑: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吗?看到孩子们在看图读文时兴奋的眼神,我也兴奋不止,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难能可贵的怀疑精神与弥足珍贵的创新意识。也许,孩子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或者离题千里,但是他们在想、在说,思维在碰撞,个性在飞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教学艺术曾做过高度的评价:“唤起独特的表现与艺术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名教师用他们的教学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个教师,非要有出色的教学语言不可,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更需要具备这一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绝不能像一阵风从学生的耳边一擦而过,而应如美妙的音乐一到耳边就进入耳际,沁人心田,要借助精练、真切、实在的语言唤起学生独特的情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进而实现文道统一。处于语文教学一线的我,在教学语言的锤炼上,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我的声音也许这辈子无法改变,但一定可以改变的是我的教学语言!endprint
锤炼教学语言,指导有效阅读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