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中作文指导 >

学会审题:指导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基础环节

时间:2020-05-11 11:20:37作者: 逮平文

孟彩

学会审题,是小学生习作时所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是习作教学时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环节。因为,审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题目内容,展开积极思维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只有审清题目要求,接下来才能写出符合习作评价标准的文章来。

最近,学校进行了一次五年级语文抽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习作题:

学习《说勤奋》一文时,我们知道了“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努力”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曾有过勤奋学书法,勤奋学游泳等经历,请你以“勤奋学———”为题,写自己学习一项本领的过程。

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接着文中的开头写下去,直接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3.字数250字左右。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

本次习作的题目不偏不倚,很具有普遍性。可是,由于一部分学生习作前缺少审题的习惯,习作出现了下面的情形:

1.少部分学生“忘记”了补充题目。有些同学补充后的题目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勤奋学习》,“学”的内容就是一个“习”字。

2.习作题目中要求学生“接着文中的开头写下去,直接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有很多学生在第二自然段,又另写文章的开头,写时间、写地点……占用了答题时间,导致规定时间里作文没有写完。

3.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学习一项本领的过程,有部分学生整篇写的是司马光的“警枕”,以及他如何写《资治通鉴》。

4.习作要求学生要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很多学生开头过于冗长,却没有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更没有在“勤奋”上做文章。

忘记补充题目,不按要求来写,重点没有体现等等,种种现象背后传递的信息不言自明:学生不去审题,不会审题,缺少审题习惯。那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审题呢?筆者试结合此次调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审读习作题目——紧扣关键词

(一)通读,感知题目类型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要求学生认真通读题目,感知题目的类型。小学阶段的习作题目一般有固定题目、半命题、话题作文等形式。固定命题,一读即知,比如《那一刻,我懂了》;话题作文,则要求学生们根据提供的语段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自己拟定题目来写作,比如写以“感恩”为主题的习作。平时的习作中,固定题目和话题作文出现的较少,在教学中或者测试中学生最常遇到的是半命题作文,这类习作命题更符合课标的理念,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比如《勤奋学———》这个题目,学习什么,范围比较宽,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就可以选择自己有表达欲望的一项学习经历来写。

(二)细读,明确写作要求

在通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紧扣习作命题中的关键词,明确习作要求“写什么”和“如何写”。一般而言,习作题目会提供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关于“写什么”的表述,一方面是关于“如何写”的要求。

以上面调研试卷中的习作题目为例,细读引导语,很明确地可以感受到,这段文字在告诉学生要写的范围、内容。首先,这段话以学习过的课文《说勤奋》作为引子,告诉学生: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努力的道理。同时,唤起学生的观点认同和事例回忆。然后,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的“等”字告诉学生:前面的学书法、学游泳,只是例子,自己还可以写的内容有很多,写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自己熟悉的来写。最后,要求学生要围绕“勤奋”这一主题写“自己”学习“一项本领”的“过程”。这些关键信息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应该“写什么”。如果出现试卷批阅中少部分同学所补充的题目那样,应该是没有仔细读题目的缘故。

习作题目中还有一部分关于“如何写”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圈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指导学生将这段文字分解为这样几点:第一个,是“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好了题目,其实就是明确“写什么”的一个重要体现。第二个,要“接着文中的开头写下去”,不要重新开头。第三个,是“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第四个,“字数250字左右”。在这四个要求中,一、二、四,应该都是基础要求,是必须做到的。而第三条,则是考查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部分,也是其能否成为优秀习作的重要依据。这样一分解,如何写好这篇作文,重点在哪里要着力,心中就基本有数了。

二、联系评价标准——寻找共同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审题的意义,明确题目要求,知道围绕题目要求进行习作,笔者引导学生经历审题的过程之后,首先,把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也呈现出来。如下:

1.一类文(扣分0~3分):补充题目,围绕主题,过程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字数达标,书写规范。

2.二类文(扣分4~6分):补充题目,围绕主题,过程清晰,内容较具体,语句通顺,字数达标,书写规范。

3.三类文(扣分7~9分):补充题目,围绕主题,过程清晰,语句较通顺,字数达标。

4.四类文(扣分10分及以上):补充题目,语句通顺,字数达标。

接着,让学生把“习作题目”和“评价标准”联系起来,通过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强化对习作题目的理解。在联系比对中,学生发现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中每一类习作的定位都非常明确。通过讨论,学生很快会发现,原来要让自己的这篇习作达到“优秀作文”的标准,须要做到这些。而这些评价标准的依据在哪里呢?此时,回看习作的题目内容,原来,评价标准是基于习作题目要求提出的,可见,习作题目中的要求也恰恰是习作的评价标准。

三、品析习作内容——关注着力点

为了更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审题对写好习作的作用,笔者在习作讲评的时候,选择了一篇较为典型的习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师生一起围绕习作题目的要求对习作进行品评。

首先,笔者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这篇习作:

勤奋学骑自行车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年学骑自行车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来到小公园,看见有人正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地上自由地转弯、掉头、转圈、上下坡……我看见他们骑自行车来去自如,眼睛红得像个兔子眼。我回到家缠着妈妈给我买自行车,妈妈磨不过我,只好帮我买了一辆粉红色的山地自行车。自行车送到后,我便一把搬起自行车放到楼下,开始骑自行车了。我刚刚骑上去,就摔了下来。可我毫不气馁,继续试。这次,我扶好了车把,骑上自行车,妈妈在背后推着我往前骑。骑着骑着,我一不小心,又摔了下来——膝盖流血了。妈妈说:“还学吗?”我咬咬牙说:“学。”说完,我又骑上了自行车,我渐渐加快速度,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松开了手,我还在继续骑着。经过努力,我终于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虽然现在我能骑了,可以后我一定要继续练习,早一点儿学好骑自行车。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如下话题展开讨论:

1.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做到了习作题目中的要求?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习作题目中的要求?

3.如果想让这篇习作升格为一类文,如何改进?

4.想一想,在以后的习作中如何更好地在习作中体现习作题目要求?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说,小作者题目补充得很好,骑自行车是他自己经历的事情,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说这篇习作字数达标,语句很通顺。有的学生说这篇习作重点写了小作者勤奋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写得很具体等等。还有的学生认为这篇习作有些地方没有很好地体现题目的要求,比如,文中划横线的这段话,主要写自己“想学车”和“要买车”,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勤奋”,因此,这里需要简洁一些。有的同学进一步补充,在写勤奋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还可以更有层次一些,更具体一些,学习的难度应该越来越大。还有,摔倒时疼痛的感受和心理描写要写出来,这样更具有真情实感。最后,在交流以后如何在习作中体现习作题目要求的时候,很多同学真切地说:习作中要想写出一类文,必须抓住关键词,读懂题目,紧紧地围绕题目进行写作,不然的话,写出来的习作很难到达优秀的标准。

小学生习作时,很多时候“写什么”“如何写”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学生缺少审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指导,在习作时要和学生一起经历审题过程,一起经历发现、交流、点拨、明确、实践。唯有如此,唯有坚持,学生才能够在独立面对习作命题时,讀懂题目,把握重点,写出优秀的习作来。

作文投稿

学会审题:指导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基础环节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