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星辰
渝中区初三学生小敏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你赞赏什么”时,居然写出“我赞赏死亡……”家长看后,不禁吓得哭起来:“写这样消极的作文。是不是儿子思想出了什么问题?”自从看了《重庆晨报》的这篇报道,一直以来想写点什么,但迟迟没能动笔。诚如许多人所说,一篇“赞赏死亡”的作文,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另类,但毕竟道出了孩子的心声,也许正是孩子真情的表达,才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孩子的内心世界。
然而,一个孩子对死亡的认知态度,映射出孩子对生命的感悟程度。孩子“赞赏死亡”,这说明孩子对生死观还缺乏科学的解读。应该说一篇“死亡作文”为我们敲响了生命教育的警钟。
警钟敲响之后我们教育工作者又该为此做些什么呢?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多一些人性,学会对生命、对人的尊重,这是教育的一项首要的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任务。这一点我们真该向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学习。他是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才当上校长的。每当有新教师进入这所学校,他都要亲手给这位教师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杀人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具有价值。”
可以相信,这位校长之所以坚持这样做,是因为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人类绝对不能缺少了人性。关注学生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和善良、宽容等观念的培养,这是教育决不能忽视的问题。
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能够从自己感受过痛的经验中感觉别人的痛,从而推己及人,关注他人的感受,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权利,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也应当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应当承认,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切实加强这种教育。那么,学校应当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人性教育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确是这样的,小孩子的心性未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如《圣经》上所说:“跟着好树结好果子,跟着坏树结坏果子。”所以,作为学校要加强人性方面的教育,“苟不教,性乃迁”嘛。是不是要专门开设这样的一门课程呢?我想大可不必。人性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要靠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所教的学科中渗透人性教育,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抓住作文指导来让学生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甚至敬畏生命。
例如有些学生在习作中,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一种“暴力意识”,如给可爱的小鸡灌开水,或欣赏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面对这样的习作,有人问是要学生“自由表达”的鱼,还是要“关爱生命”的熊掌?“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自由的心性与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切莫以自由为幌子,纵容学生扭曲的个性发展,而应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和谐统一。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既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又要让其“关爱生命”。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学生是能“自由”书写一曲曲“关爱生命”之歌的。
案例一
张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写《童年趣事》时说他到乡下外婆家玩,外婆叫他看晒在地坝里的粮食,结果时不时有鸡来偷食。于是,他抓了一只老母鸡,将它用绳子吊起来,一会儿用树枝抽打它一下,老母鸡凄惨的叫声,其他的鸡闻之不敢靠近,纷纷躲了起来。最后,这个学生得意地说,“哈哈,杀一儆百,敲山震虎,这真是太有趣了!”
张老师悄悄找到该生的父母亲一起分析,最后都认为这是学生“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珍爱生命的伦理道德”造成的。
于是,其父带孩子到菜市场去看看。孩子看到菜市场里的鸡下的蛋特别小,就产生了好奇:这里的母鸡下的蛋为什么小得像鹌鹑蛋呢?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与其他孩子一起到菜市场和屠宰场调查,结果发现,菜市场的鸡因为经常看到同类被宰杀而紧张恐惧,因此便产出不正常的小鸡蛋。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发现,市场里的杀鸡场地都与活鸡笼子离得很近,笼子里的鸡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它们的同伴被如何杀死的。那些鸡甚至能够分辨出杀鸡人和路人。当杀鸡人走近鸡笼时,鸡会纷纷后退,并发出惨叫声,孩子们靠近时,鸡却没什么反应。
最让孩子们感到震撼的是,在屠宰场的宰杀池前,当一头猪被宰杀时,周围待宰的猪都背向这头猪,本能地躲避,不敢目睹,不少猪吓得全身哆嗦。动物被屠宰时的这些遭遇让孩子们感到非常不安。于是,他们发出呼吁,恳请人们善待动物,不要折磨它们,不要在活的动物面前宰杀动物。
这时,张老师才将作文给那个孩子,孩子自然明白老师的用意,又写了一篇作文《给乡下老母鸡的一封信》,在信中孩子活灵活现地回忆了对那只老母鸡所犯下的错误,然后请老母鸡原谅他以前不懂事,还一直把这件事当做有趣的事津津乐道,现在他在大人的帮助下,已明白了动物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也会有痛苦和恐惧。请老母鸡原谅曾经对它的伤害。最后他深情地写道:小伙伴们,再小的一个动物也是个生命,请尊重和善待动物吧。
案例二
孙老师在批改学生日记时,见一学生写《我是杀手》:
你们听了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来,我是杀蚂蚁。
我把水枪对准它们,一射,一个蚂蚁就被淹了,可是,等水干了,它又爬了出来。气死我了。我又射了一下。哈哈。被我弄死了吧!我按这种方法杀死了很多蚂蚁,一切都很顺利。突然,一只蚂蚁爬到了沙子上,我一射,水就被沙子吸进去了。水不行。火一定行,我买了一盒火柴来烧它,它被烧得直跳。最后终于被我烧死了。后来,我找到一个铁盒子,再找一些纸。我把蚂蚁放进铁盒子里,把纸点燃。再烧铁盒子。烧完了。我打开一看,蚂蚁变成红色的了。
怎么样,我这个杀手当得不错吧。
课堂上,孙老师把这篇日记介绍给学生,大家听后争论起来。有的说这篇文章应该得“优”,因为他描写得很详细。有的说应该得“良”,因为他杀死小蚂蚁的手段太残忍了,要是杀的是白蚁还差不多。有的说应该得“优一”,因为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所以给他“优”,而因为他的行为太残忍,所以给他一个“减号”……日记的作者说自己应该得“优减”,因为做得不对,下次不会这么做了。最后孙老师在文章后面这样写道:
你的“过程”写得很详细,也很精彩。但是你知道吗?你杀死的小蚂蚁是多么可怜和无辜。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也有自己的父母、兄弟、朋友,它们的亲人也会因为它们的死而伤心欲绝的。老师也为这些死去的小蚂蚁而伤心。我想,你此时肯定也很后悔,让我们用加倍的爱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我想,通过同学的评论和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评语,这位“杀手”顽童一定会像他所说的那样:“我下次不会这么做了。”他应该学会了“关爱生命”。
上述两则案例中的两位老师在发现学生的“暴力”时,都不是急着去批评学生,而是设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反省,设法教育孩子爱小动物,让孩子在内心用“善”与“爱”消弭“恶”与“暴”,其意义不仅在于使所有生命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且能够让孩子懂得爱是能够延伸的。“恩足以及禽兽”,孩子的习作也就自然地从“暴力”走向“关爱生命”。待孩子成人之后,还会用暴虐的心理和行为去对待身边的人吗?
在作文指导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