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凹陷征又称胸膜牵拉征,从断层图像显示为近脏层胸膜面见小三角形影或小喇叭状阴影,三角形的底部在胸壁,尖指向结节,结节与三角形影之间可为线状影相连。
李妍瑜等学者研究发现胸膜凹陷原因主要有3点:(1)病灶内部结构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2)肺不张导致脏层胸膜凹陷;(3)胸膜粘连增厚。肺癌和肺结核形成的胸膜凹陷征有胸膜的牵拉凹陷及液体积聚。在CT表现上为线形影,末端呈小三角与相邻胸膜连接。关于周围型肺癌CT诊断,通常主要以病灶内部密度是否均匀、轮廓有无分叶、边缘有无毛刺、强化是否均匀等影像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依据。胸膜凹陷征又称胸膜牵拉征。广义上胸膜凹陷包括所有肺部病变引起的相邻的胸膜局限性内陷,可以是肺外围实质占位病变所致,也可因肺部病变与胸膜之间纤维索条影伴发的胸膜牵拉内陷或宽基底的胸膜内陷。典型的胸膜凹陷征从断层图像显示为近脏层胸膜面见小三角形影或小喇叭状阴影,三角形的底部在胸壁,尖指向结节,结节与三角形影之间可为线状影相连。CT上有时可同时显示或分别显示多条线状影,这与凹入的胸膜分布方向和CT扫描层的位置有关,系凹陷中心区同相继而成的周围沟槽或粘连,部分或全部显示在同一或多层面的原因。恶性胸膜凹陷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肿瘤方向的牵拉和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肿瘤牵拉的动力来自瘤体内反应性纤维化、瘢痕形成,收缩力通过肺的纤维支架结构传导到游离的脏层胸膜而引起凹陷。慢性炎症所致的凹陷,通常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为肺部病变与邻近的胸膜增厚或粘连,常见的慢性病变有球形肺炎、结核球等。肺表面重建像半透明模式一般表现有3种形式:(1)单一点条状凹陷,一般分支多不规则,呈蛛网状或蜈蚣腿样排列。凹口形状较扁平,也可呈菱形或多边形等,凹陷较浅,多较模糊。(2)多点分布的团片状凹陷,边缘模糊,反映炎性病变跨叶分布的特性。(3)类圆形或片条状凹陷,基底宽大,凹陷部分密度多较高,轮廓模糊。凹陷区周围多见云絮样密度增白区或密度增高的毛玻璃样改变,边缘模糊,为病灶周围炎性渗出,渗出物填塞局部肺泡组织,肺泡内含气减少。良性占位性病变造成的胸膜凹陷,多为粘连所致,凹口多光整,锐利,周围多无明显线条影,也可见长而弯曲的线条,线条可有分支。另外,胸膜凹陷征以往文献由于均立足于断层图像,受到观察视角限制,故仅见肺外周胸膜凹陷的报道,而未见纵隔胸膜凹陷的报道,此可能是因肺内带的病变形成凹陷之关联条索影,过去在断层不易观察;肺内带的支气管血管束走行方向变化较多;纵隔胸膜受纵隔脏器的影响生理弧度变化多样的影响,是CT横断和MPR像显示纵隔胸膜凹陷较困难的原因。笔者以为既然肺外周病变可致胸膜凹陷,解剖环境相近的纵隔胸膜同理也有类似的改变。本组发生于肺内带的结节8例(不包括中央型肺癌),发现纵隔胸膜凹陷8例,表明纵隔胸膜凹陷并非少见。肺表面成像能很好地显示纵隔胸膜的凹陷,这就为CT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又一线索。
参考资料
360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