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指炎症累及到部分肺段,或者肺叶的肺炎,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且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在恢复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加剧,咳嗽达到一定高峰之后,咳嗽逐渐减轻、痰液减少。
大叶性肺炎根据病理改变,主要分为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以及消散期。而所谓的恢复期指肺炎进入到消散期,在病程第7-10天左右出现,其病理的改变特点主要是肺部的炎性渗出,逐渐吸收和减少。
因此在经历剧烈的咳嗽过程之后,随着渗出的减少,对咳嗽刺激作用减弱,因而咳嗽会逐渐减轻,直到消失。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叶性肺炎的症状并不典型,很多肺炎病人并不出现任何症状,所以恢复期也没有特异性。
这个我们平时测试都考过常见的肺炎根据病变性质和累积的范围,将肺炎分成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病变主要是肺泡内的纤维素性炎症,未经抗生素治疗时病变多表现出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期:1,充血水肿期:发病的1~2天,肺炎球菌到达肺泡,引起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渗出其中可有少数RBC,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暗红。2,红色肝样变期:发病3~4天,肺泡壁毛细血管仍呈扩张充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及红细胞漏出,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素连接成网,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病变肺叶因肺泡中充满渗出物和红细胞,质实如肝,加之肺间质充血,使病变肺叶肿胀呈暗红色,故称红色肝样变期。3,灰色肝样变:发病的第5~6天,随着纤维素的继续渗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网更加致密,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到肺泡腔。红细胞已被巨噬细胞处理、清除,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闭塞,肺泡腔内不再有红细胞漏出病变肺叶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肿胀明显、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4,溶解消散期:发病后的1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增强。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溶解渗出的纤维素,溶解物由呼吸道咳出或经过淋巴管血管吸收。肺泡内气体进入,实变消失,肺质地变软。大叶性肺炎的上述病理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病变各期无绝对的界限,即使在同一肺叶,不同部位的病变也可呈现为不同阶段。由于抗生素的有效治疗,干预了本病的自然经过,使病程缩短,典型大叶性肺炎的四期病变经过在实际的病例中已很少见到。这是书上的重点,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