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疾病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
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病程大约一周,体温骤降,症状消失。
这种病只要好好治疗就会好
大叶性肺炎的体征: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
2.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亦可发生周围回圈衰竭,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4.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部分患者口唇和鼻周有固有疱疹
5.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或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儿童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有脓胸、肺脓肿、心肌炎、心包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脑水肿、脑疝等。
儿童大叶性肺炎多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该病多起病急剧,其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胸痛、食欲缺乏、疲乏和烦躁不安等。早期多有呕吐、腹泻。轻症者神志清醒,少数患儿出现头痛、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重症时可有惊厥、谵妄及昏迷等。较大儿童可见唇部疱疹。
经过治疗多数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并发症已经很少见。未经适当治疗的患儿可发生脓胸、肺脓肿、心肌炎、心包炎等。败血症患儿可并发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甚至脑疝等。
本内容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 董海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会的。
大叶性肺炎,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
临床典型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
目前由于大量强效的抗生素使用,典型症状已经比较少见。
部分患儿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容易被误诊。
大叶性肺炎,病程短,及时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很快就能痊愈。
谢邀。要做好小儿肺炎护理,首先要了解肺炎的症状和用药情况。
小儿肺炎主要症状是,咳嗽,喘,发烧(38.5—40度之间)呼吸困难,肺部有固定的湿啰音。肺部或气管有粘痰或铁锈样痰不能排除。
一般是支原体感染或肺炎球菌感染所致。用药的原则就是控制体温,治疗感染,祛痰镇咳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 :一般护理,室内要清洁卫生,空气要新鲜,避免空气对流,室温要在26度左右,湿度要在65%左右,不能太干燥,以利于宝宝痰的排出。
二 对症护理,体温在38.5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用38.度左右的温水擦洗大动脉走行处(两侧颈动脉,腋窝,腹股沟)时间20分钟左右,擦洗时腹部要保暖,注意小儿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报医生进行处理。头部冷敷,也可以尊医嘱服用退烧药或解热栓肛入,半个小时后测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7.5度以下,体温一次不能降的太低,以免出汗太多造成虚脱,要及时补充水分,更换衣服,降温后要注意保暖,防止再次着凉。
三 各种治疗护理同时进行,以减少患儿哭闹次数,有呼吸困难,咳嗽,喘的厉害的患儿要取半卧位,痰液不能咳出要轻拍背部,一般从下向上拍协助排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反应,有些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要密切注意以防呕吐物吸气管引起窒息。
四 饮食护理,多吃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多喝水及奶制品,禁食辛辣及油腻食物,尽量不让孩子哭闹,要注意休息。
轻型支气管肺炎一般7—10天即可治愈,小叶性肺炎一般10天左右治愈,大叶性肺炎一般要半个月左右,重症大叶性肺炎那就要看治疗情况而定。
肺炎护理措施主要应该注意:
1.改善呼吸功能(1)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控制在18~20C、湿度60%。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注意被褥要轻暖,穿衣不要过多,以免引起不安和出汗;内衣应宽松,以免影响呼吸;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觉舒适,以利于休息。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2)氧疗:烦躁、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的患儿应及早给氧,以改善低氧血症。一般采用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 ~ 1U/min,氧浓度不超过40%;缺氧明显者用面罩或头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不超过50%~ 60%。出现呼吸衰竭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患儿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促进气体交换。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体位,以利于肺的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前协助转换体位,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体位引流。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人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咳出。用上述方法不能有效咳出痰液者,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但吸痰不能过频,否则可刺激黏液产生过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窘迫程度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
3.降低体温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参见本章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 补充营养及水分给予足量的维生索和蛋白质,少量多餐。婴儿哺喂时应耐心,每次喂食须将头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呛人气管发生窒息。进食确有困难者,可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鼓励患儿多饮水使呼吸道黏膜湿润,以利于痰液的咳出,并助于黏膜病变的修复,同时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对重症患儿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人量。要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液体均匀输人,以免发生心力衰竭。
平时主要预防孩子缺乏维生素A和锌的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与上呼吸道免疫力非常相关,当然合理的生活习惯是很必要的,同时在预防接种肺炎疫苗也可以减少肺炎的发作。
我们是倡导循证营养的科学团体,期待您的关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