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急性支气管炎后,除按照医生嘱咐事项外,尽可能减少他的活动量,最好卧床休息,以免气喘加具咳嗽,其次是保暖,决不能再受凉。每一小时检查体温一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情况。食物以清淡微咸为主,岂一切甜食,多喝温开水,每四小时至少喝200毫升以上量。岂酸甜辣油炸烘烤食物,少说话。
谢谢,请采纳
小孩一般情况良好,就不需要输液。可口服祛痰治疗的。一般疗程1-2周左右。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呼吸内科-苏苗赏主治医师
一定要抓紧治疗,不然容易拖成慢性的,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注意家里的空气流通,多喝水,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加抵抗力
1、一般治疗 关于休息、饮食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整等,详见“上呼吸道感染”。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处理。
2、中医疗法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举例: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复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喘: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顺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外方举例: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可随证选加其它药物1~2味:①表邪重时加菊花9g,鲜芦根15g。②热重时加黄芩6g,银花9g,连翘9g。③咳嗽重时加前胡9g或百部9g。④喘重时选加郁金6g,银杏9g或生赭石15g。⑤痰多时加葶苈子9g,蒌仁9g。
3、其它治疗 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10%氯化铵溶液也有同样作用,其剂量为每次0.1~0.2ml/kg。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抗菌药物。此外对迁延性支气管炎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一)治疗主要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严重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及时供氧,给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并及时吸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着重注意气道阻塞症状,其中对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异常活动的监测是一项基本措施。 2.抗生素应用抗生素虽对病毒感染的病例无效,但由于病情发展迅速,较重病例大多合并细菌感染。一般可给抗生素治疗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得出结果后,再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3.激素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反对者认为对机体产生抗病毒抗体不利,可能引起病毒感染扩散。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激素治疗对于减轻阻塞、避免气管切开等有明显的作用。其理论基础为减轻炎症水肿,防止上皮纤毛的破坏。 4.气管切开术经保守治疗无效,喉梗阻仍无缓解或明显减轻则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有报道在严重麻疹及A型流感病毒流行时合并有本病者,需气管切开病人的比例比较多。 5.支持治疗包括适当的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避免气管内分泌物变干。另外可用小量输血或血浆等方法治疗以增加抵抗力。治疗时忌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也宜少用或不用,这是因为它们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使黏膜和分泌物干燥,可加重呼吸困难。 (二)预后积极救治,一般预后好,但如未及时治疗或抢救不及时延误病情,可致呼吸衰竭死亡;或至病情发展引起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