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晚期肺癌可引起支气管阻塞,痰液增多不宜排出,晚期肺癌不能手术,健康不佳不能化疗和放疗。现在的身体状况只能对症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用消炎药来控制炎症,还需要输注化痰药,在痰不能咳出的情况下雾化吸入促进排痰。不要强行干咳,对肺部压力大。
肺癌晚期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则是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脑转移的可能性,针对患者则是需要做个脑部CT或者磁共振检查证实疾病的严重程度。脑转移则是需要采取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治疗,其次则是可以采取放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从而控制疾病的症状。
肺癌晚期患者一般情况下没有太好治疗办法。因为癌症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的改变,所以患者目前的治疗是特别困难只能靠镇痛的药物,或者是选择介入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除此之外,没有太好的治疗手段。
肺癌是胸部的恶性肿瘤,也是呼吸系统的恶性肿瘤。晚期严重疼痛可能需要使用强力阿片类止痛药,如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缓释片。一般本品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较好,且主要可口服且应用更方便。如果后期疼痛加重,可以增加药物,并限制剂量。有些患者可能不适合口服给药,或口服给药有较大的便秘副作用。
症状多少会因人而异,大部分病人骨瘦如柴,食欲差,不爱吃饭。因此随病情进展,肺癌患者呼吸的功能也会受到伤害,所以病人会出现乏力、没精神、没力气、身体软弱无力等症状出现,同时会有恶心、呕吐,胸疼,呼吸困难等,体质会越来越差,严重的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工作与休息。
目前,肺癌中晚期的靶向药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式,其疗效很好但价格昂贵。根据我国的医保政策,目前只有少数靶向药能够得到国家医保的报销,且需要医生开具特殊的用药申请,经过评估后才能报销。但并不是所有的靶向药都能被医保报销,患者需要在使用前向医生咨询,了解具体的报销情况。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能够报销,患者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自付比例。
肺癌晚期患者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增大的肿瘤压迫和阻塞气道而引发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可以出现窒息、死亡的现象。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主要包括脑和脑膜转移,患者可以出现颅内压升高,如头痛、恶心、呕吐、神经精神症状改变。
晚期肺癌患者常有咳嗽症状,主要为刺激性干咳,其病因是肿瘤生长刺激支气管壁和发作性支气管痉挛。建议咳嗽严重时,可服用磷酸可待因片等中枢镇咳药。如果患者咳嗽有痰,特别是黄痰,建议考虑到患者合并支气管或肺部感染,给予积极的抗炎治疗。不仅要用镇咳药,因为只有镇咳药才能使痰浓,不易咳出,并加重感染。
肺癌的靶向药有第一代、二代、三代,患者们会疑惑:这些药有什么区别?我该怎么选?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有顺序吗?哪个药物的疗效最好?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二、三代药指的都是哪些药,区别在哪里。
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导致癌细胞的出现,且不断生长。虽然目前还很难把突变的基因变成正常的基因,但是可以通过药物使癌细胞的信号传导中断,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这种治疗就被形象地称为靶向治疗,也就是说药物就像子弹一样,瞄准作用靶点,并精确地与靶点结合、从而锁住靶点。靶向治疗的出现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大大地延长了,并且副作用远远小于化疗,疗效也比化疗要好,起到了使患者能够活的长,活的好的效果。
最早出现的肺癌靶向药物被称为第一代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等。这些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并不牢固,结合一段时间就分开了,因此被称为可逆的靶向药物。
以阿法替尼为代表的二代靶向治疗药物会不可逆地与靶点结合,永久地锁住靶点,不让它“作恶”,同时二代相比一代作用靶点更加广泛,这是二代靶向药物与一代靶向药物在作用机理上最显著的区别。
三代靶向药物是作用于一代或者二代靶向药物发生耐药的特定基因突变(T790M),具有高度的特定基因突变选择性。 一、二、三代靶向药适用人群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上并不是简单的1、2、3的顺序。
一代和二代靶向药的适用人群比较相似,都是用于患者的初始治疗,二代比一代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而三代靶向药适用于患者在接受一代或二代靶向药治疗之后、且出现了特定的耐药基因突变。
现在大部分靶向药都进入医保,家庭实在困难的可以选择印度的,效果也还可以。
肺癌晚期有什么并发症
肺癌晚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局部压迫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转移症状如骨痛,非转移性胸外表现如水肿等等。
1.肺部感染:肺癌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大幅降低,营养缺乏导致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更容易感染,引起肺部炎症病变,出现高热、寒颤、咳嗽、咳痰等症状。
2.胸腔积液:肺癌晚期转移至胸膜由于癌组织持续渗出癌性分泌物并堵塞淋巴回流管,此外由于营养缺乏导致白蛋白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间隙水分渗透过多,从而造成胸腔积液。
3.局部压迫症状:肺癌晚期局部侵犯严重,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肢、胸壁等部位静脉曲张等。
4.转移症状:转移至骨引起关节活动障碍和疼痛、转移至中枢神经导致意识障碍及运动感觉障碍等。
5.非转移性胸外表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低钠血症和低渗透压血症、异位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引起的色素沉着及水肿等。
本内容由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陈晓华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