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鹅群的饲养管理中,总会出现前期以咳嗽、甩鼻、大约3~4天后,以呼噜、肿头、肿眼、流泪,再过5-7天左右,个别出现张口伸颈呼吸为主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发病日龄平均在15日龄左右,最早7日龄就有发病的,病程较长―――这个我们称“气囊炎”。
气囊炎是一种症状,一般是由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由于该症状病因较多,同时能相互的继发,所以很难完全治愈。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春秋季节最为高发,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鹅传染性气囊炎,又称为鹅流行性感冒、小鹅渗出性败血症,是由败血志贺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传染病。主要是20曰龄左右的雏鹅,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摇头、鼻腔流出大量的分泌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
气囊炎致病原因
1、病原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气囊炎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症状。细菌、病毒、支原体、饲养管理等都可造成气囊炎的发生。
2、环境较差:消毒不彻底,通风不够,舍内常常积聚过多的有害气体,若空气中氨气浓度过高,会损伤呼吸道纤毛,使粘液分泌减少,导致肺脏发生疾病,气囊对大肠杆菌等病原的清除率大幅下降,气囊炎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3、用药困难:从解剖上看,气囊壁很薄,血管很少,药物很难在气囊内达到有效浓度,这样使得气囊炎在临床上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4、结构的特殊:有九个气囊,这些气囊由支气管的分支出肺后形成。“上呼吸道―肺脏―气囊―骨骼”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使肉机体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系统。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上呼吸道、肺脏、气囊进入骨骼形成全身性感染。另外,由于没有膈肌,胸腔、腹腔紧密相连,消化道发生疾病后很容易造成气囊感染。这些特点是造成鹅气囊炎多发的主要原因。
鹅发气囊炎后注意事项
1、鹅发呼吸道后3天得不到控制就可以发展成气囊炎,再得不到治疗易造成气囊炎+大肠杆菌混感或者气囊炎+浆膜炎混感,不光会提高死亡率而且会增加用药成本。
2.常常有养殖户发生气囊炎就会用上一批鹅治疗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有的时候效果不明显。原因是没有找技术员找到病因,也就是说没有对症下药,造成气囊炎的原因有一个先后顺序,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或者是大肠杆菌+支原体感染混感时引起的气囊炎。找到病因(底色病),对症下药是关键。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鹅舍内要定期打扫,定期消毒鹅舍及用具。加强管理通风。降低饲养密度、避免使用霉变饲料,保持鹅舍良好的通风,光线要充足,舍间、运动场等环境要干燥、清洁、卫生。对发病区要及时采取严格隔离,紧急消毒等措施,同时可用药物新牧特效+毒克治疗。
小鹅气囊炎打什么针好气囊炎用什么药最好鸡气囊炎症状图片小鹅气囊炎会自己好吗鸡气囊炎治疗药价格鹅得气囊炎怎么治疗鹅气囊炎怎么治疗鹅的气囊炎特效药肉鸡气囊炎的早期症状阿莫西林能治气囊炎吗鸡气囊炎粪便图片鹅气囊炎用什么药最好
小鹅流行感冒是一种急性渗出性,小鹅感冒是养鹅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鹅群发病的主要因素,有人会问,我的鹅舍温度控制得很平稳,也没有大通风,也没有吹到鹅,怎么鹅还是会受凉发病。
发病的原因:1、鹅羽毛潮湿可导致鹅受凉洗形成感冒 2、育雏方式不当 3、鹅舍密封不严 4、风从进风口进入鹅舍后 5、温度控制的不合理 6、天气突变 7、热水炉供热不足 8、进风口位置不对或过大 患病鹅精神沉郁,萎靡不振,缩头弓背,频频摇头,鼻孔流出多量浆液性鼻汁,站立不稳,行动摇晃。
小鹅流行性感冒
鹅流行性感昌常发生在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也称小鹅流行性感昌(简称小鹅流感),是鹅败血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鹅的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高达90-100%。
(1)主要症状:初期,可见病鹅鼻腔不断流涕,有时还有眼泪,呼吸急促,甚至张口呼吸,常强力摇头,头向后弯,把鼻腔黏液甩出去,因此在病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黏液,整个鹅群都沾有鼻黏液,因此体毛潮湿,农村传统称为“拨油毛”,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逐渐减少。后期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亡前出现下痢,病程1-2天,长的2-5天。
(2)防治:
①预防。平时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因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或多雨的初夏,因此要注意防寒防湿保暖,保持舍内和垫草清洁干燥与卫生。
②药防:
a、每只雏鹅肌注青霉素5-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
b、也可用氯霉素,每只雏鹅肌注12-15毫升,每天2次,连用2天;
c、用磺胺氧嘧啶钠,按0.2-0.5%的比例拌于饲料中喂给;
d、口服中药,用红糖500克,车前草500克,加水5-7.5升,煎汁后将汁水拌入适当饲料,可供200-300只病鹅服用,日服2次,连服2天。
鹅维生素D的缺乏症状
幼雏缺乏维生素D时,常在出壳后10~11天出现 症状。若 饲养管理不能及时改善,则病情逐渐增重,一般在1个月 龄时,死亡严重。病雏最早的释状是生长停滞,两腿无力,行走极其困难,步态 不稳,左摇右摆,严重者不能站立。鹅喙变软或弯曲变形,导致琢 食不便。由于钙不良和软骨过度生长,造成关节肿大,以跗关 节和肋骨关节u知显著。严重病例触摸龙骨,可见龙骨呈“S”状弯 曲。产蛋母鹅通要在维生素D缺乏2〜3个月才出现症状。最初发 现产薄壳蛋或软蛋的数量增加,随之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 最后产蛋完全停止。喙及胸骨变软,两腿软弱无力,常呈蹲伏姿势。
解决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让病鹅多晒太阳,也可在鹅舍中用紫外线照射。由于维生素D与机体的钙、磷代谢密切相关,所以一般在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伺料中的钙、磷含量及钙、磷搭配的比例。
鹅缺乏维生素D时,除在日粮中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伺料外,还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新牧鱼肝油,同时在每千克伺料中添加黄芪维他,一般持续2周。
对于养鹅的朋友来说,怎么才能赚钱,这是很多鹅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实际上近几年来养鹅使很多农民朋友走向致富之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里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养鹅怎么养和如何才能赚钱的经验。
怎么样养鹅
1、选好苗。要选择具有先进炕孵技术的,按防疫、消毒程序实施生产的炕坊,品种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好的苗鹅进行育肥饲养。
2、育好雏。育雏是养好商品鹅的关键阶段,雏期的苗鹅体温调节差、消化功能和抗应激能力等都十分微弱,所以要严格按有关技术切实掌握好育雏阶段的温度、湿度、密度、分群、开水、开食等关键工作,确保雏鹅的成活率。
鹅得了痛风要立即挑出病鹅,切勿盲目用药,确认病情后根据方案使用达龙绿风宁进行治疗,一天见效,二天控制死亡,三到四天痊愈。
3、分好批。每亩牧草可养商品鹅100~120只,但切不可一次性饲养,否则会造成牧草前期太小鹅不够吃,后期草老鹅不能吃的矛盾。合理的批次是冬鹅饲养量占30%,早春鹅占40%,迟春鹅占30%。
4、补好料。牧草养鹅也需补充精料,一般每只商品鹅约需精料4~5千克,精料要求营养全面,并要实行阶段饲喂,最好使用颗粒饲料。
5、做好防疫。要按程序对鹅进行防疫,对种鹅未进行小鹅瘟注射或种鹅防疫时间较长的种蛋孵出的苗鹅,应在出壳24小时内注射小鹅瘟疫苗,10~14日龄时注射副粘病毒和禽流感疫苗。育雏期应给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钦水,迟春鹅在25日龄和45日龄分别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同时要十分重视消毒工作,养殖场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制度。
如何预防和治疗鹅痛风?农村老张轻松解决这个困扰,听听他咋说
一、疾病因素:
(1)病毒性因素:如鹅副粘病毒病、流感病毒、鹅细小病毒等,引起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当出现此病因时,防治常根据免疫程序及抗体水平而进行,发病后紧急免疫常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紧急接种还得考虑有病毒的混合感染,谨慎免疫!
(2)细菌因素:如大肠杆菌(关节炎型)、沙门氏菌、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等引起的瘫痪,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附关节或趾关节炎性肿胀,有热痛感,严重关节囊内有炎性的渗出物,跛行,运动受限,采食减少。当出现这种因素引起,治疗可以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等,个别严重可肌注庆大霉素
(3)代谢因素:关节型痛风:主要是由于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或是肾功能低下导致尿酸盐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内脏或关节腔内。治疗时首先要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多喂青料,同时使用通肾的药物。
二、营养性因素:
(1).维生素B1缺乏症 病初表现为食欲降低,肌肉麻痹,不能站立,头向后伸呈“观星”姿势。
(2)维生素B2缺乏症 病鹅,鹅生长慢,羽毛粗乱,以跗关节着地,脚趾向内弯曲,足跟关节肿胀。后期两腿叉开卧地。
(3).锰缺乏乏症 雏禽多发,常见于2周龄-10周龄的鹅。病雏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跗关节肿大变形(无热痛感),腿垂直外翻,不能站立和行走。
三、饲养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不良、垫料不勤更换、只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等是大多数腿部疾病的诱因。现代兽医的观点是防重于治,所以加强饲养管理,按时免疫接种是减少损失最有效的措施。总之,减少鹅瘫痪不但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机体抗病力,还要提供合理的营养,减少鹅疾病以及腿部疾病,从而达到减少鹅瘫痪的目的。所以,当鹅出现瘫痪时,要综合分析,找到根本原因,而不是单方面的说辞。是哪方面引起的瘫痪,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