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肺结核 >

陈旧性肺结核ct影像表现特点

时间:2024-01-07 02:38:48作者: admin

陈旧性肺结核ct影像表现特点

简介

陈旧性肺结核是一种历经一段时间的慢性肺结核病变,一般指在治疗前已经经过一定时间,经过自然康复或未经治疗,病变转为慢性疮疖、纤维加厚、瘢痕形成的肺结核。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成为诊断陈旧性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因其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能力,能够提供肺部病变的形态、分布、大小、密度等多方位信息。

CT影像表现特点

1. 瘢痕病灶

陈旧性肺结核的典型表现是瘢痕病灶,表现为肺组织纤维化增厚、瘢痕形成,呈不规则斑片状或线条状。这些瘢痕病灶常出现在肺尖、肺尖后段、肺门旁区域以及受累支气管周围。瘢痕病灶的CT值较正常肺组织高,可出现不均匀的钙化。

2. 空洞

陈旧性肺结核可形成空洞,多数为空洞型结核的后遗症。这些空洞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壁常有多个分隔。空洞内可见液平、分泌物或空气平,密度不均匀,边缘的壁厚度不一。

3. 支扩

陈旧性肺结核时,受累的支气管周围组织也会发生纤维瘢痕的改变,其中的纤维牵拉、挤压和纤维性狭窄可导致相应支气管扩张。支扩是一种典型的结核性肺病表现,常见于陈旧性肺结核,并且可能与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扇形变有关。

4. 钙化灶

陈旧性肺结核时,病灶常伴有钙化表现。钙化病灶一般为钙化肉芽,具有高密度,呈不规则分布,大小不一。钙化表现是结核性肺结核的特点之一,但并非所有的结核病灶都会发生钙化。

5. 胸膜增厚

陈旧性肺结核时,常伴有胸膜增厚表现。胸膜增厚常见于肺尖和肺尖后段,呈膜状或叶状,边缘不规则,CT值增高。胸膜增厚可与周围肺组织的纤维增生、瘢痕形成相连。

6. 残余病灶

陈旧性肺结核经过治疗或自然康复后,可能会留下一些残余病灶。这些残余病灶的特点是形态不完整、边缘模糊,常与纤维瘢痕组织、钙化灶混杂在一起,密度不均匀。

结论

陈旧性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瘢痕病灶、空洞、支扩、钙化灶、胸膜增厚和残余病灶等。通过CT扫描,医生能够全面了解受累肺部的病变形态和分布情况,辅助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严重性,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