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
咳血一般都是鲜红色的血,并带有液体,要让病人保持最舒适的姿势,取俯卧或仰卧位,但脸要侧着,以防咳血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要保留好咳出的血,送医院检查。
通过咳嗽,咳出郁积在呼吸道内的血块,有助于防止窒息,并使病人舒服些。可以用手摩挲病人背部,促使病人咳嗽。如咳血量大且反复发生,要马上送医院检查治
疗。
咳血如何使用云南白药
咳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痒感、胸闷、咳嗽,咯出的血液色鲜红,呈泡沫状,常混有痰液,出现咳血后常有血痰多日。出现咳血症状后,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出血,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找咳血的原因,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引起咳血的疾病。
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能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强止血作用,因此对于咳血的治疗有较好效果。
用法: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四次。如服云南白药散剂,每次0.5克,每日四次,宜将药粉用水调成糊状,避免药粉刺激气道引起呛咳。服用至咳血停止,咳血停止后继续坚持服药数日,以巩固疗效。
咯血是指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出血,中医称“咳血”、“嗽血”。
咯血是引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肺癌、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性出血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变损伤组织,累及毛细血管,使肺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压增高,粘膜充血,小血管破裂,导致火热燥邪犯肺,损伤肺络,使血溢脉外而引起。
治宜清宣肺热,疏散风寒,养阴润燥,凉血止血。民间治愈咯血的良方有:
1:敷药疗法
处方:大蒜9克,硫磺6克,肉桂3克。
用法:将大蒜捣成泥状,余药研为细末,调匀涂纱布上,贴敷双足涌泉处,隔日换药1次。
疗效:治肺虚型咯血,用药1-3次,治愈率达83%
2:处方:南沙参,炙百部各15克,炙紫莞、炒枳壳、陈棕炭、阿胶各10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疗效:连续服药3剂,可获良效。
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首先须与口腔、咽、鼻出血鉴别口腔与咽部出血易观察到局部出血灶。鼻腔出血多从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诊断较易。有时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可被误诊为咯血如用鼻咽镜检查见血液从后鼻孔沿咽壁下流,即可确诊。大量咯血还须与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前者常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病史,出血前有咳嗽、喉部痒感胸闷感,咯出血液为鲜红色,混有泡沫痰一般无柏油样便;后者常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出血前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出血液为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为鲜红色,混有食物残渣胃液,有柏油样便,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天。
病因
对咯血病人虽然应用了各种检查方法,仍有5%~15%病人的咯血原因不明,称隐匿性咯血。部分隐匿性咯血可能由于气管、支气管非特异性溃疡、静脉曲张、早期腺瘤、支气管小结石及轻微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引起。
1、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结核性或非结核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等。较少见的有良性支气管瘤、支气管内结石、支气管非特异性溃疡等。
2、肺部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的有肺瘀血、肺梗塞、恶性肿瘤转移、肺囊肿、肺真菌病、肺吸虫病等。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咯血原因之一。
3、心血管疾病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引起肺动脉高压时,也可发生咯血。
4、其他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急性传染病(如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