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水中毒
水入量超过出量所致的病理现象。又称水过多。人体有调节水的能力,主要依靠垂体、肾上腺皮质和肾脏进行调节。但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短时间内进水过多,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肾脏一时无法将过多的水排出体外,过多的水存在体内,就会产生一系列症状。人体对水的最高耐受量为 2700ml/m体表面积。如果水入量不超过这个数字,人体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主要是钠)仍在正常浓度。如果水入量超过这个数字,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浓度就会因稀释而降低,这不是真正的缺钠,故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中毒的成因一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摄取了过剩的水分,但这个分量在日常的生活里很少机会超过。一个常见的可能,是在大量出汗之后又马上大量补充水分。因为,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旦会流失水分,也会流失了不少的盐分。此时若一次大量喝水而不补充盐分的话,血液中的盐分就会减少,吸水能力也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慢性水中毒。这时人就会觉得有头晕、口渴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而在极端情况下是有机会致死。
另一个常见的可能一般在西方国家举行的“饮水竞赛”发生,而这些竞赛亦是目前水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在这些竞赛里,参赛者需要在数分钟内饮用超过3加仑(约10公升)的水。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受到某种不明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影响而饮用过量的水分。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病人觉得口渴而不断饮水。
原因
水中毒
原因为:①饮水过多或静脉输入葡萄糖过多(如低渗性脱水时滥用不含钠的液体),尤其在心、肾功能较差的病人及肾稀释尿液功能较差的小婴儿。此外,在大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本来过多,尿量减少,此时若大量输液,亦可致水中毒。又如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用大量清水洗肠后,大量水分由肠壁吸收入血循环而导致水中毒。
②营养不良,由于血浆蛋白过低,血钠过低,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液,造成有效循环量减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尿量减少,造成水潴留。
③肺炎、严重感染、休克及脑部疾患,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造成水潴留。
④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即便正常入量也能造成水中毒。
⑤在淡水中溺水。
体内水分过多,首先是细胞外液容量过多,呈低渗状态,水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故水中毒为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大,但体液分布的比例仍正常(即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在轻、中度水中毒,组织间液中贮存的水分尚不足以引起可凹性水肿或肺水肿,临床表现不明显,可被忽视,但仍可发展为颅压增高等。
征状
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过低,会出现以下的征状:
低于130mEq/L:开始出现轻度的疲劳感
低于120mEq/L:开始出现头痛、呕吐或其他精神症状
低于110mEq/L:除了性格变化,还伴随痉挛、昏睡的感觉
低于100mEq/L:神经讯号的传送受到影响,导致呼吸困难,可能会引致死亡
表现
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视力模糊、疲乏、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兴趣,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和昏迷,此外还有呼吸、心跳减慢、视神经乳头水肿,乃至惊厥、脑疝。
②由于水潴留,体重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可出现水肿。
③可有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初期尿量增多,以后尿少甚至尿闭。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诊断
水中毒诊断
1.摄入或输入过多不含电解质的液体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平衡的能力,因此正常人摄入较多水时,一般不会发生水潴留,更不会引起水中毒。然而,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中毒或精神性饮水中毒,超过肾脏排水能力的最大极限时,也可能发生水中毒。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其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尚未成熟,过多给予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更易发生水中毒。
2.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的排水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水中毒。
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对水的摄入未加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不能排出每日的水负荷,因此即使摄入正常水量也可引起水中毒的发生。
3.ADH(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ADH分泌过多,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肾排水能力降低,若一旦摄入水稍多,就会引起明显的水中毒症状。
这里的ADH分泌过多是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发生的ADH异常分泌。其原因为:
(1)ADH分泌异常增多综合征,常见于:
①可引起丘脑下部ADH分泌增加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肿瘤、脑脓肿、脑血栓、脑出血等;急性精神病;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不张等。
②ADH异位分泌,见于多种肿瘤如肺燕麦细胞癌、胰腺癌等。
(2)其它原因:
①疼痛恶心和情绪应激。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不足对下丘脑分泌ADH的抑制功能减弱。
③某些药物如吗啡、氯磺丙脲等的作用。
④外源性ADH,如加压素、催产素。
4.某些特殊病理状态
心力衰竭、肝性腹水等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排水减少。这时如果增加水负荷,就易引起水中毒;
使用抗利尿激素、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中毒和精神性饮水中毒等也是水中毒的常见原因。低渗性脱水时,机体处在水缺失的状态,但是由于存在细胞内液增多的情况,因此,此时如大量补充不含电解质的液体,则可能在增加细胞外液的基础上导致更大量的水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水中毒的发生。
治疗
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取量,并促进水分的排泄
针对特定的原因而引起的疾患而订定治疗方法
针对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多饮症解决问题
停止服用针对尿崩症的药物治疗(DDA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