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为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值潜伏期,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期内获得的感染,出院后才发病者,应作医院内感染计。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病等皆属院外感染。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作医院内感染计。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和发生于住院后48~72h内者,应视为院内感染,除非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能说明此感染系在院外获得者。
【病因】
(一)细菌 绝大多数(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细菌所致,其中60%~65%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属,聚团肠杆菌污染输液后引起败血症的情况近年来时有报道。新生儿病房,鼠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感染的暴发流行也偶有发生。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耐药性仍很严重,目前临床上产青霉素酶的菌株达9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也日益增多,在一些大医院中可占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60%或以上,并可在医院某些病区造成爆发流行。在留置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及脑室引流管病人中以表葡菌较为常见,呈上升趋势,表葡菌亦可引起骨科人工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等的感染。肠球菌主要引起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的广泛应用,各种肠球菌感染有增多趋势。B组溶血性链球菌为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
嗜肺军团菌和其它军团菌属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据报道嗜肺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约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3~10%。生长较快的分支杆菌,如鸟分支杆菌(Mavium)、龟分支杆菌(M.chelonei)和偶然分支杆菌(M.fortuitum)等可在心脏手术后造成胸骨骨髓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以及其它外科手术伤口感染和肌肉注射引起的感染。胎儿弯曲杆菌为腹泻的致病菌之一。
类杆菌为厌氧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胃肠道和妇科手术后的腹腔和盆腔感染,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和放线菌属等可引起口腔及呼吸系统的感染,如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脓胸等。由类杆菌、丙酸杆菌所致的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并非少见。抗生素应用后发生的肠炎系由难辨梭菌所致,后者可在医院内散播。
(二)真菌 念珠菌、曲菌和某些其它条件致病性真菌为二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病人以及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属中80%为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有增多趋势。念珠菌除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外,也可在静脉保留插管时引起败血症和免疫缺陷病人造成粘膜皮肤念珠菌病。曲菌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感染中常见致病菌之一,曲菌肺部感染亦并非少见。此外在免疫缺陷病人中隐球菌性脑膜炎也可发生。由于绷带和筒形石膏污染可造成根霉菌和曲菌蜂窝织炎。
(三)病毒 病毒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见的病毒性院内感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风疹、病毒性肝炎等。新生儿对鼻病毒最易感,柯萨奇病毒B可引起新生儿感染并形成流行。由轮状病毒和诺瓦克因子所致的腹泻多发生于婴儿和老年人。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水痘病毒皆可在医院内形成流行。
(四)其他 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和肺炎见于新生儿。尿支原体和Gardnarella vaginalis可寄殖于肾移植病人,后者也易感染肺孢子虫和弓形体。输血时可传播疟疾等。阿米巴原虫、犬弓首蛔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常见于精神病病人或智能低下儿童。类圆线虫也可借器官移植而散播。
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它的发生率与患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对职业病的定义,除医学的涵义外,还赋予立法意义,即由国家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规定,确诊的法定职业病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死亡时,均应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待遇。有的国家对职业病患者,实行经济补偿,故也称为赔偿性疾病。
由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很多,导致职业病范围很广,不可能把所有职业病都纳入到法定职业病范围。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险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108号)“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颁布的法定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病是属于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史或接触史。与职业有关疾病的范围比职业病更为广泛,它具有三层涵义:
(1)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原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直接病因;
(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的疾病病情;
(3)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因此,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应将该类疾病列为控制和预防的重要内容,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常见的与职业有关疾病有:行为(精神)和身心的疾病,如精神焦虑、忧郁、神经衰弱综合征,多因工作繁重、夜班工作、饮食失调、过量饮酒、吸烟等因素引起。有时由于对某一职业危害因素产生恐惧心理,而致精神紧张、脏器功能失调。
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是多因素的疾病。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反复感染常是主要病因。即使空气中污染在卫生标准限值以下,患者仍可发生较重的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其他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也常与某些工作有关。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所长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