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哮喘 >

中秋最早见于哪本书? 九卷》之名最早见于?

时间:2024-03-05 14:38:05作者: admin

一、中秋最早见于哪本书?

《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二、九卷》之名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18卷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该志载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医经七家和《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等经方十一家。但这些书随后便湮没不彰。直到晋初,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序》首次提出:“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后世将分别单独流传的《素问》《灵枢》合称《内经》即滥觞于此。《素问》《九卷》之名虽然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但是在现存文献中,直到晋代王叔和《脉经》才出现其原文。这一时期皇甫谧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内容分门别类,撰成《针灸甲乙经》12卷,始称《九卷》为《针经》。隋唐时期,《素问》《针经》各有多种版本流传。除《针经》外,还出现《灵枢经》《九灵经》等不同的本子。其中以唐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和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影响最大,对研究《内经》有重要价值。《灵枢》《针经》等传本在北宋初期就残缺不全。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廷曾下诏将高丽献来的《黄帝针经》刊印颁行。但至南宋初,《灵枢》《针经》等传本大多亡佚。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将其家藏的《灵枢》9卷,参之他本别书,重新校正,扩为24卷,刊行于世。至此,《灵枢》传本的文字基本定型,成为后世刻印的依据。

三、自然小康大同最早见于哪本书?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诗经·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这里,小康具有“小休”“小安”的意思,意在劝诫当政者要使民休养生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出现于西汉的《礼记·礼运》中,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形态。“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四、麻风病最早见于哪本书?

麻风病最早见于《伊凡·伊里奇的故事》一书中。这本小说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伊凡·伊里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面对死亡时的内心挣扎和反思。在小说中,伊凡·伊里奇的妻子普里斯科娃曾经患过麻风病,这也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托尔斯泰通过描写普里斯科娃的遭遇,展现了麻风病对人类的残酷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这部小说不仅是文学经典,也为麻风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五、导引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哪本书?

最早见于《庄子》。

导引,“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可见,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也是气功中的动功之一,与现代的保健体操相类似。

导引,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与“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相结合的名为“熊经”“鸟申”的二禽戏。

六、最早的药理专论见于哪本书?

《圣济经》

《宋徽宗圣济经》十卷(篇),42章,主要论述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孕育胎教、察色诊脉、脏腑经络、病机治法、五运六气、食疗养生、药性方义等。每篇各有小序,其内容大旨融合《素问》之义,而阐释其要。论述文浅意深,言近旨远,是学习《内经》的高级教科书。对现今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亦多帮助和启迪。《宋徽宗圣济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专著之一。

宋徽宗名赵佶(1082~1135)宋王朝第8代皇帝,在位25年。宋徽宗思想上崇尚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不仅注重国家文化建设,而且身体力行,成为宋代的书法家、画家、医家。自创著名书法“瘦金体”,此后八百多年,无出其右者,可称古今第一人。

七、五行最早见于哪本书?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八、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哪个朝代?

书院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起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据考,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乾元院被改为丽正修书院,“书院”二字遂出现于史籍中。开元十三年(725年),丽正修书院更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做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如建在江西吉水县的皇寮书院,由唐代通判刘庆霖创建讲学;建在福建漳州府的松州书院,为唐代儒将陈元光之子陈珦的“讲学处”,建在江西奉新县的梧桐书院,为罗静、罗简讲学之

九、“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十、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