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已经好老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答一下。 第一次看江南的书是在初一的时候,哥哥书架上的缥缈录苍云古齿,然后就很喜欢。那时候也会喜欢一些青春文学的书,大多是觉得挺好看,但在心里其实还是有些看不上的。《缥缈录》不一样,是舍不得不说出口,又自私地不想告诉别人的那种。会忍不住要辩解“呐,这本书,虽然名字听上去很青春文学,但是其实是很不一般的。” 然后就几乎看完了江南所有的小说和散文。他的文章其实是有很明显的个人风格的,受古典文化和日漫的影响,文笔华丽,用很美的比喻,很有画面感,煽动性很强。我自信可以识别出他的文笔,甚至是看过他的书的人的文笔——像上面许多答题的江南粉,笔调里都是很浓重的江南味道。他的散文其实也写得很好,我记得的《二十年而今》《请带我上战场吧》,在当时都非常喜欢。好吧,现在也很喜欢。 我是可以说出很多人喜欢九州和他早期的许多小说的原因的。他的书很好读,而且可以读很多遍。主角永远是年轻而失意的孤独少年——很容易让受众群有代入感;内容是为了美丽的少女和热血的梦想征伐世界——迎合了少年少女的喜好;美丽的姑娘最后都死了——悲伤的结局震撼人心;另外,作为一个青春小说家,江南确实有许多超过其他同行的技巧,比如他的文笔,比如故事架构,比如人物线索的复杂程度,每一个人都有他背后的故事,基本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坏,比一般的青春小说显得更有深度——不过还有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几乎每个(男性)角色心中都有不灭的热血,基本达成时代的大一统,有一种诡异的和谐感。 我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借来的《龙族1》,被陌生人问:“这是写《缥缈录》的江南写的吗?”我说是,他继续说:“我很喜欢他的书,他的书很有历史的感觉。”我说我也是。他的九州确实是写出了历史感的。 哦,另外还有书中的专有名词很酷炫,像“天驱”、“出云骑兵”、“木兰长舟”、“切玉劲”……如果“辰月教”当时取名是叫“拜月教”的话,一定会严重掉粉吧。虽然里面的古文有些还是不很通,但是基本该酷的都够酷。看到“铁甲依然在”的来历故事的时候其实真的囧到想掀桌,但是“依然在”念起来就是比“鱼别丢”要给力多了啊! 除了以上说的原因,更难得的是他的书可以说是满满正能量。除了有些中二——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这不能算缺点啊,少年人哪个不中二呢?比如天下为己任,比如有一日要站在世界之颠,谁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呢?真要说中二——和今何在比比呢! 但是那时我身边看江南的同学一个也没有。所以当我热烈地爱着九州,恨不得何日请缨提锐旅,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时候,一边默默地为如此小众的作家被我发现了感到骄傲,一边疑惑为什么这么萌点全中的作家会这么小众。 我回想起来缥缈录其实可以是很商业化的设定,但还是相信最开始写的时候江南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因为给人的感觉《缥缈录》是写的很认真的作品,就算说商业化也商业化得很有良心;也因为真正商业化的《龙族》商业得太拙劣了——不过从结果看,其实商业得很成功。 其实第一本《龙族》我还挺喜欢的,吐槽很给力,人设一如既往得萌,虽然神秘学院录取发现血统不凡梗总让我想到霍格沃茨甚至校长都是个风骚版邓布利多,但是总得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从第二本开始,人物渐渐崩坏,风格渐渐扭曲....然后第三本从原定的下变成中以后我就再也没看了。 要说为什么大家喜欢《龙族》,我也可以说出原因:这是一本打开来就觉得热血刺激的书——要吐槽有吐槽,要热血有热血,要耍酷有耍酷,每一个人设都正中萌点。用快餐来说其实很形象:要什么有什么,都在表面浮着。回头看上文中我觉得他早期文章中让人喜欢的点,其实每一个都还在——代入感极强的主角,少女,梦想,少女的死亡——一个不够的话,可以每本死一个,文笔,可读性,有故事的人物,没有恶人,热血,酷炫名词,中二,目前来看也算是正能量,这次古风文里缺席的搞笑元素也回归了。但是为什么江南的老粉现在提起来,总是要无力地说“不,早期的江南不是这样的”?
因为《龙族》里除了这些,什么都没有了。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无可厚非,因为《龙族》的受众需要的就是这些。有很多人会希望龙族只是他赚钱的手段,他会好好写九州的——但先不论他是否还有一样的心态,我再读他的文字,总是要想这每一行每一句后是不是有隐秘的迎合意味。 江南的读者越来越低龄化了,老读者却在长大。现实是,少年时喜欢的作者不再
写给我们看
的书了。 现在唯一难过的是想到,或许不久后人们眼中的江南就是另一个郭敬明,然后我就不得不回来这里把这篇惆怅的回答删掉,以掩盖我在18岁的时候,竟然还在怀念写《飘零书1
》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