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楚婷
近来琐事缠身,心情烦躁异常。我禁不住喷着火舌,时而嫌张三口出狂言,时而嫌李四自私贪婪。我隐约感觉到,地壳深处压抑已久的岩浆沸腾着、激荡着,最终按捺不住,已喷薄而出。
火山爆发了!而且,还是一座活火山!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爆发!
我深知,这种不健康的状态是十分可怕的,它会让我的理智陷入混沌。我,需要彻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一方净土与一股静气。世间万物虽说都在运动之中,但都有相对静止的一刻。动静相宜,宇宙方可和谐,尤其是人的心境。心境一动,则动全身,很可能引发言行的动荡,让整个人失控,甚至变得不可理喻。诸葛亮曾教导儿子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静”是指在任何时刻,心境都不随身边嘈杂的喧尘而波动,与人的肉体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同步律动。
“心静如水”,我认为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尤其是“水”字的应用。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的心境难道不应与之相同吗?当心真正静下来时,外界如何嘈杂,与我何干?仿佛“羽化而登仙”,静水深流,奉献社会,不争功名利禄。“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与心灵!”是啊,我只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顺便欣赏一下沿途阳光灿烂的美景,触动心灵深处温柔的一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岂不乐哉?
心若静,风奈何?
明知这个道理,但现在的我好像与这种境界相差甚远。稍有风吹草动,我便拿着放大镜,欲究其过,且穷追不舍,实是不妥。真正做到“心静如水”的人,首先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就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勿以恶小而为之”;乐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不揪着人家的小辫不放。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外界不良信号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此外,如果我能潜下心来投入某事之中,那么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统统与我无关,整个天地只有自己和自己心中的事物。天人合一,忘我之境,不正是我们做事最理想的境界吗?
但有时,心魔却成了令我心乱如麻的罪魁祸首。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这些都是心魔给我的黑色暗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别人给你的评价所造成的压抑与压力,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凭主观臆想,自己掉进了自己设下的陷阱。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跳出别人的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切忌小题大做、耿耿于怀、小肚鸡肠。自己要做“静”的载体,那么自己的心灵才能栖息着“静”的灵魂,才能不断萌生智慧。凡事泰然处之,胸襟坦荡,坦诚相待,又有什么矛盾不能化解呢?又怎么能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呢?
诚然,不良的心理暗示有时确实会给自己造成麻烦。但若我们聪明地运用充满正能量的心理激励自我,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譬如,望梅止渴、畫饼充饥,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思维来评判这件事。但我们静心想一想,在困境中,它们无疑给予人们积极的心理暗示,鼓舞人们砥砺前行,这也是应对困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赞赏。就好像给心中的希望升温,使之更可实现,于是鞭策自己义无反顾地乘风破浪前行!由此,由静到动,我借风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是无视外界干扰而“心神俱静”的表现。“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则是给予自我的一种信心,一种决心!“心静如水”,不但要求年轻的我处世不惊,更要求我要有水一般的韧性,水一般的坚持,水一般的魄力,让我在勇攀高峰的同时,收获一份问心无愧与扬眉吐气!
心若静,风奈何?我若动,风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