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快乐习作

时间:2020-04-20 15:10:36作者: 隋潍

赖玉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而,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主要目标。那怎样落实课标精神,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爱上写作,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呢?笔者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勤于阅读,积累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旬,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些名言无不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就要有足够的语言储备,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有物不会言,有情不懂抒”。只有“语言积蓄”丰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文思泉涌、滔滔不绝。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小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一是阅读好语文书上的范文,特别是一些名人佳作,在教学时要从字、词、句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使学生对作者的用词、谋篇获得真切的感受,激起情感共鸣,从中学到作文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二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作文也一样,除了老师的传授外,学生的内化更重要。上课时间的每天中午,我都保证学生有25分钟的阅读时间,同时到教室进行阅读指导,还自编一本《阅读花园》印发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该读书笔记内设阅读建议、经典诗文、阅读记录、读书笔记、阅读心得五个版块,从阅读习惯、理解运用、感悟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要求学生把好词佳旬和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经过不断的指导与训练,目前,学生基本形成了“每日一读,每日一摘,每日一背”的好习惯。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明:只有留心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没有生活积累,思路自然狭隘,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因此,鼓励、创造机会让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关心身旁的新人新事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探究生活的习惯是作文指导的重要课题。比如:搜集家鄉的风土人|隋、民俗文化;布置“生活作业”——母亲节,我为妈妈洗脚;发现小城新鲜事,县城主干道的停车位开始收费了;到“陶瓷博物馆”游学,感受博大的陶瓷文化……亲身体验日常生活,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积累了作文素材。在生活体验中,教师不要忘了观察、积累、联想等方法的点拨与指导。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按顺序、抓特点、边联想的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把自己的感受和启发写下来。如在人物习作训练时,我先让学生描述我们身边熟悉的瓷都名人,要求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人格,诵读他们的书籍,采访他们的事迹,然后进行习作,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真实、鲜活,让人心花怒放。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教授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习作资源,借助语文教材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多练笔。在阅读教学时,我重点分析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并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先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水与众不同的特点,接着用一个排比段具体描述水“静、清、绿”的特点。分析完段落,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特点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德化白瓷的nash,让学生用心观察,再指导学生仿写,进行片段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观察、表达、联想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四、拓展运用,快乐作文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要构建起具有“开放而灵活”的语文课堂。俗话说“功夫在诗外”,“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挖掘自己的生活资源,激发他们的倾诉欲望、写作动机,让作文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如学了《陶罐和铁罐》一文后,我让学生借鉴文章的写法,特别是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去编写童话故事。由于有方法可借鉴,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孩子们兴趣高涨,写出的文章精彩不断。有的以“新旧课桌的对话”为题编童话,写出了小主人的喜新厌旧;有的以“笔的一家”为题,写出了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途,讲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一篇篇反映学生真实生活、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充分说明了拓展运用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而科学有效的读写迁移又是根本之根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作文意识才会不断加强,学生写作才会由被动到主动,由“惧怕作文”到“乐于作文”。

叶圣陶先生认为;“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能力,才算有能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观察、练笔,并使之内化为自觉行为;只要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作文空间,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会,相信学生就可以在作文的天地中快乐驰骋,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endprint

作文投稿

贴近生活 快乐习作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