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时间:2020-05-14 17:55:09作者: 区玑

姜杉

她微微伛着,一个办公室挨着一个办公室敲门。大家都认识她——收旧报纸的老太太。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楼里。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妈妈的单位几乎每个人都订好几份报纸、杂志。单位规定,只有这天,她才可以上门收旧报纸。平时大家看完了就随手码在办公室一角,只等她上门收购。

她大约五十多岁,经常穿一身青色的衣衫,稀疏的头发上像罩了一层白霜,一对儿眼睛因深深陷进眼窝里而显得愈发浑浊干瘪,布满皱纹的脸上写尽了沧桑,一双手粗糙、枯瘦,手背上青筋暴露,但她的脸颊上,却总是溢满笑容,她操着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每次来,她都会一只手拎着一个布袋子,里面塞满杂色的布条,这些布条都是旧衣裳撕出来的,用来捆扎旧报纸。另一只手,拎着一杆小秤。

有一次,在妈妈办公室闲得无聊,打算出去透透风,正好碰见老太太去别的办公室收报纸。她弯下腰,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报纸堆里挑出零碎的纸壳,她笑着对办公室里的人说:“我不收纸壳,有推车过来的老王头收这些,下次都给他吧。”只听见那办公室里的人应了一声,这时有个人走出来,嘴里念叨着:“事儿真多,都在上班,谁给她分纸壳。”听那人这么说,心里也不由对老太太的印象坏了几分。

“卖报纸。”妈妈办公室里的阿姨喊了一声,老太太立即跑过去,瞅一眼,满脸堆笑地应对着。她几乎能够认出这座楼里的每一个人,甚至谁需要多长时间处理报纸,她都了如指掌。

她弓着腰,将堆在办公室里的报纸一摞摞搬出,一摞摞理齐,一摞摞码好。她那佝偻着的背不断起伏,手上也不停地忙活着,用布条将报纸捆扎在一起,一捆儿一捆儿地过秤。她过秤的时候,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商贩那高高翘起的秤杆不同,过秤的时候,她的秤杆总是要下垂一点儿。这点儿细节没人在意,可她却一如既往。称一捆儿,她报个数,让你记下,再称一捆儿,再报个数。称完了,她会让你自己加,她自己也不记,你报多少,她就给多少。有时候账里有零头,大家都说抹了吧,可越是这时,她就越认真,一分不少地算给你。她的诚实,使所有人都对她充满好感。这也许是她能够上门收购旧报纸的原因吧!

但有的时候,她也会显得很“小气”。她经常会很仔细地把报纸中夹杂的书和杂志挑出来,她说书和杂志比报纸便宜一点儿。有一次放假,我把一些多余的书带到妈妈办公室去卖,她正上来称报纸,见到我和妈妈,问道:“这些书真的不要了?”妈妈点点头。她将书单独捆扎在一起。过路的阿姨碰见,笑着说:“其实书与报纸只差几毛钱,没必要分得如此仔细。”她笑笑,没有说话。

不知隔了多久,省文化厅下文,要求各事业单位与县级以下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援资助教活动。我随着母亲来到她们所负责的小学校,校长带我们去参观图书馆,他所谓的图书馆,不过是一间小房改建的。参差不齐的几个书架上,整齐地摆着一排排图书。忽然扫到一本书,很熟悉,打开一看,里面还写着我的名字,仔细回忆,是上次让妈妈卖掉的,再仔细找,其他几本也在。我好奇地问校长,校长说是一位老太太捐赠的。“她经常上城里收旧报纸。如果有旧书,她就会留下捐过来,这几年,已经捐了好几百本了。”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收旧报纸的老太太,都会将夹在旧报纸中的书刊挑出来了。看着那些旧书,心不觉颤抖了一下。回想起那个微笑,因对她的愧疚深深地低下了头,同时隐隐约约嗅到了书中独有的香气。

教师评语

言微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伛着的身影,饱含沧桑。本文立意深刻,选材新奇,不刻意雕琢,似信笔勾描,却凝聚了作者太多的感情,也触及了读者内心最柔软之处。真正体现了一个初中生对于作文的理解——文以载道,用文章去感悟生活,感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作文投稿

书香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