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儿萧萧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兴趣是良师益友,它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它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它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①以品读为乐,牵引读者倾听故事里主角的内心,看李煜穷其一生,吾只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进入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心,便随着一个内忧外患,国势日隳的南唐荡悠起来。读之悟之,兴趣追之。
(②他,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生,远慕夷齐之高义,他眼中,国乃“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昌。兴趣盎然地看这段历史,叹他心无朝政,但偏偏被推上政治舞台;)叹他只想在名缰利锁之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仕,却偏偏被国事所困,成为不了一代风流才子。
他,作为昔日的一国之君,故国已土崩瓦解,一切辉煌、幸福都随之已经成为不可触摸的往事。旧事如梦,不堪回首,历史涛声,无限惆怅。兴趣盎然地看这位被囚之君,内心却常想:假如历史可以重新来过,那位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的千古词帝,是否还能不问政事,专修词艺?
(③他不曾识干戈,不曾意料到自己变成任人宰割的“臣虏”,他经历了太多美好的事情,却也在无形中接受现实的残忍。)他不忍目睹破碎的山河,不忍面对逝亡的百姓。“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独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他们相对而泣,面对破亡的命运同是软弱无力,从天堂掉落地狱的关口,情景历历在目,催人泪下。于是独上西楼,剪不断心中的似水柔情。他被拒于汴京,日夕以泪洗面,泪泣琵琶间,抚奏一曲千古帝王的凄凉,于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春花秋月的美好,囚徒生活的凄惨,故国山河依旧,可人事已非,江山虽美却不能归,抚今追昔,何得肝肠寸断涕泪双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汪洋恣肆又绵尽无期。他一袭白衣立于窗前,问自己,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火光扬,朱阁上,饮一壶镶琉璃的酒,而又杯尽人亡……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花本无泪,而他不亦色若涂败的胭脂?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倘恍难分,几时重?只叹人生长恨水长东,肠断更无疑。)
(⑥对历史感兴趣的我,感叹他悲凉一生中的千年遇难,感叹他彷徨的身影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而我,只有纵观历史,任他牵引内心的点点滴滴。)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以读史为乐,倾听历史的回声,心有所悟,趣味无穷。
(本文摘自网络)
2013年福州市的“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一方面可以激发考生关注内心成长体验,与自我心灵展开深度对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生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对美好情感的体验与追求。题目很好地体现了中考“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都能说真话”的命题原则。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词:兴趣、甜蜜、牵引。其中“兴趣”是中心词,“甜蜜”与“牵引”是依附词。中心词“兴趣”是“兴致”的意思,即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写作时要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方法,要把“兴趣”的内涵具体化,落实在相关的人、事、物、景上,如交友、收藏、读书、下棋、游历等。“甜蜜”和“牵引”指的是“兴趣”带给自己内心的美好感受、前进动力、满腔乐趣等方面的正能量。理解了三个关键词的内涵,我们就可以轻松立意,如兴趣带给“我”生活的激情,兴趣留给“我”生活的乐趣,兴趣驱动“我”追逐梦想,兴趣让“我”产生探究的动力,兴趣让“我”虽败犹荣等。
写作时,要注意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征。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要抓住“兴趣”这根主线,从自己喜欢什么、特长是什么等角度,写出追逐“兴趣”的具体过程、心理变化以及从中得到的成长感悟。叙事要具体生动,行文波澜起伏。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可以从你的兴趣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兴趣、怎样坚守兴趣等角度切入,来探究兴趣对学习、生活的作用。
作文要追求完美,尤其是考场作文。文中所涉及的人或事,都应有始有终,既不能半路消失,也不要突然出现。文章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应该有个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在前面应该有个交代。对于某些重要的内容,往往还需要反复强调。这就是写作中的“前伏后应”。
题伏文应。作文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般说来,作文的拟题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并以各自的特点概括、揭示出文章的内容,做到内容与题目相呼应,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首尾呼应。这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也最常用的写作技法之一,作者在文章开篇提出文章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伏笔照应。在文章适当的地方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阅读好奇心,再在适当的时候把伏笔揭开,也就是解除悬念。这也如同射箭运动: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一箭射出。看过射箭比赛的人们都知道,这个过程你一定是目不转睛!
句①,开篇点题。前一句暗合“兴趣”,后一句扣住“牵引”,使下文内容有了叙述描写的支点。
句②,长短句交加,整散句交替,制造出摇曳多姿的语言。
句③,描述李煜一生中的经历,一方面使文章的内容厚实具体,另一方面也暗合了“我”的“兴趣”。
句④,整齐的语句。“美好”与“凄惨”对照,突出李煜一生的凄凉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
句⑤,直引和暗引诗词意境,抒写自我阅读的情绪,既点明“甜蜜牵引”,又直击读者内心,真情自然溢出。
句⑥,结尾再次扣题,与文章标题遥相呼应。endprint
这篇中考作文,角度新颖,情真意切,底蕴深厚,向读者朋友细致介绍了兴趣对于自己的甜蜜牵引,被阅卷老师评为满分作文。具体原因如下:
积淀深厚,内容充实,考生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化为浓厚的阅读兴趣。由这篇文章不难看出,考生是李煜的“铁杆粉丝”,透过考生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同情、是赞美、是无奈、是慨叹、是哀伤、是永远的遗憾……考生了解李煜的出身: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考生明白李煜的爱好兴趣:想在名缰利锁之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仕,成为一个风流才子;考生知晓李煜的坎坷命运:心无朝政,但偏偏被推上政治舞台,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最后成为阶下囚;考生更熟悉李煜的精美诗篇:《望江南》中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乌夜啼》中的“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破阵子》中的“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独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篇篇一首首信手拈来,轻松入文,不是李煜的热衷者很难写出这些优美的佳句。考生在文中的情感宣泄,饱含真情,一切情愫任由内心牵引。正是广泛的阅读和涉猎使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写出内容充实的佳作,正是考生对李煜的深刻理解化为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成就了一篇美文。
角度新颖,笔触细腻,把对一代帝王的深切同情化为真诚的语言文字。文章角度新颖与笔触细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考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也使得“兴趣的牵引”有了一个支点,踱入李煜的内心凄苦,情感的流动水到渠成,生动地阐释了兴趣阅读牵引的内涵。文章开篇,考生直接点出“李煜”的名字,让读者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李煜及其诗词。从第二段开始,便以“他”代称李煜:“他,自出胶庠……”、“他,一国之君……”、“他,不识干戈……”、“他,被拒汴京……”这样称呼,李煜好似成了自己交往深厚的朋友,而这个“他”,充满了考生对李煜的同情和惋惜,让考生对一代帝王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加自然。
考生在文中多处引用李煜的诗句,既有对诗句的直接引用,也有对诗词意境的暗引。第二、三、六段带引号内容的诗句,属于直接引用,这些诗句与前后文的文章内容配合得恰当而自然。如“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正是李煜眼中昔日自己为君王时“百花烂漫的春天,吹着融融的春风。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的繁华景象,他希望自己是这美好风景中一个飘逸的观赏者,而不是统治者。“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独奏别离歌”等诗句充满自责,后悔自己不曾珍惜家国基业,最终沦为臣虏,最终只能与“宫娥”相对而泣。“于是独上西楼,剪不断心中的似水柔情”一句则属于诗词情境的暗引。这句话出自《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剪不断,理还乱……”把诗词名句很自然地脱化到文章中,既与文章主人公有关,又直击读者心灵,唤起共鸣。
首尾扣题,行文呼应,把对帝王诗人的敬佩之情化为甜蜜的兴趣牵引。文章开头鲜明亮出“以品读为乐,牵引读者倾听故事里主角的内心,看李煜穷其一生”,主角出场,独自怜叹,“兴趣追之”在结构上巧妙点题;结尾的一声轻叹“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以读史为乐,倾听历史的回声,心有所悟,趣味无穷。”如一幕历史剧悄然拉上帷幕,文章开篇与结尾巧妙照应,自然贴切。行文中,考生也多处自然扣题:没有对李煜及其诗词的兴趣,考生不可能洞察到李煜的身世及爱好,不可能明白李煜的内心世界,也不可能敢向一代帝王发出“是否还能不问政事,专修词艺”、“何得肝肠寸断涕泪双流”的千古疑问;更不可能描绘出李煜“风流才子”、“一袭白衣”的帝王形象。正是文中的多处自然点题及扣题,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自然清晰。endprint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