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优秀作文 >

让名言佳句为你的作文增色

时间:2020-05-14 15:20:01作者: 仇莹玉

王淦生

人类已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文明史的标志之一便是用文字纪录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和形成的思想。因此,那些以文字的形式相传承的文化遗产乃是人类共有的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在这座艺术宝库中,许多先人留传下来的名言警句犹如一粒粒珍珠,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它们经历了时间之河的淘洗,或流淌着岁月的痕迹,或镌刻着历史的沧桑;或折射出深邃的思想,或散发着古朴的幽香……它们或精致,或典雅;或幽默,或睿智;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飘逸……它们促人思考,催人奋进,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我们阅读、品味这些名言佳句,可以获取无限的精神营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在生活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变得高雅睿智,富于远见。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语言和文章中合理运用这些名言警句,可以使我们的见解变得深刻,使我们的文字更富有文采,从而更为听众、读者所喜闻乐见。广大中学生如果在自己的考试作文中适当运用名言警句,可以提升作文的品味,为作文增色添彩,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分数。由此可见,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运用值得重视。

一、在作文中运用名言佳句的意义

陆机在《文赋》中说过:“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即在文章关键的地方用上一句重要言论,即可成为全篇的警策。所谓“警策”,就是精练扼要而含义深刻的句子,又称警句。它可以是作者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是引用的他人的言论;既可以是一两句话,散见于文章之中,也可以集中起来组合成句群,构成深刻透彻的议论性语段;既可用于叙事之后,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也可以用在议论之中,揭示观点,得出结论,使文章更富哲理,提高思想深度……总之,文章会因这些警句的运用而锦上添花,出现“亮点”。

不管是古代的散文大家,还是今天的写作高手,在他们的文章中,往往都会合理地“移植”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或借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或提升自己文章的内涵,或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譬如中学课本中收录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苏轼的《赤壁赋》、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千古名篇中,都有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名人名言的例子。而现代作家在文章中援引名言警句的例子就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杂文、评论等议论性文体,引用名言已是写作中的一种“常规武器”了。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文采、哲理兼具的名人名言,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采用名人名言做作文标题,可以使文章标题更醒目,更吸引读者,更富有文采,更艺术。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诗词文章中的名句做标题,读之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一见钟情。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题目能为写好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写作中重要的一环。标题漂亮易为作文赢得较高的印象分。

二是名言名句作为文章的论点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或全段,具有要言不烦、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写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往往会拖沓冗赘,词不达意。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替代,就会进入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给人一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觉。名言警句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言简义丰,考生以此作为文章论点,能够使文章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有说服力。

三是在论述中引用名言名句做论据,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一名句既可作为论点“近墨者黑”的有力论据,又能作为由头引出自己的议论,开拓思路,达到进一步论述的目的。如在论述“磨难,生活的馈赠”这一论点时,可以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为论据。那些富有哲理的名言,源自作者深厚的生活体验,言简意赅,其说服力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名言名句还是行文的点缀,那些睿智的言论,会使文章平添亮丽的色彩。

二、在作文中运用名人名言的原则

名人名言的运用,固然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添彩,但这种运用并不是没有原则多多益善的。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要贴切,即切合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或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则,再多再美的名言警句也会成为一种累赘,成为一种堆砌,非但无益于提高我们作文的品味,反会如满身珠光宝气的贵妇人一般给人庸俗之感,令人生厌。

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的首要原则是精。写文章是自己思想的呈现,他人的语言再好再美,终究不过是一种点缀。历史上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其走向没落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便是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使得内容贫乏。再就是大量援用典故使得文章最终沦为“他人的跑马场”,而影响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的口号而倡导起文章的改革。所以,在文章中运用名人名言应本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原则。过多的引用会变成一种堆砌,会冲淡作者自己的表达效果,无法彰显我们自己的语言功力;又会使文章的论述不够透彻,文气不够通畅,从而影响内容的表达。

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的原则之二是准。所谓“准”,就是内容上要恰到好处,必须能与文章内容契合无间,要做到水乳交融,无缝对接,切忌生搬硬套。使用名言名句要吃准名言名句的表层意与深层意,有些还要多角度进行解读。只有理解到位,才能使用精准。如李白的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出的是一种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们在写作时如果理解不到位,就会将这句话当成是对生活中奢侈、任性行为的一种溢美,这就和李白的原意相差甚远了。又比如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常用来证明做自己认定的事时要敢闯敢干,不要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但是前提是,你所认定的事或者你所要走的路是好事、是正路,否则,你还是“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吧”!

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的原则之三是新。所谓“新”,就是杜绝陈词滥调,要尽量选用那些富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言。这些名言名句的“新”,未必等于时间上的“新”,可以是你新近读到的前人的言论,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语言。这种“新”主要在于没有成为“烂大街”式的“大众情人”。因为这类众人皆知的名言很容易成为考场作文中铺天盖地纷至沓来,令人产生审美疲劳的东西。要多加关注近年来涌现出的文化名人(如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的言论和各行各业富有成就者的经验之谈。但是这里应当特别注意一点,这就是——所谓“新”,绝不等于“异”。网络上新近流行的一些趣味段子、“雷人雷言”还是少去涉猎,因为这类东西,少了大气厚重之感,多了哗众取宠之嫌,容易令人生厌。

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的原则之四是“文”。这里的“文”指的是具有文化内涵,富有文化色彩,那些过于通俗、庸俗甚至恶俗的东西不应当进入我们的作文。时下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语在中学生中很畅行,这些流行语有些形象生动,富于哲理,但更多的则比较浅薄,甚至格调低下,品味不高。所以,选用网络流行语进入作文时一定要本着精心选择、适当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能装到篮里就是菜,甚至故意借一些无聊的“段子”制造一种浅薄的“幽默”。还有一点,就是应当多从文化典籍中获取名言,从文化名人的言谈和书籍中寻找警句,少用商业、娱乐气息较浓的东西。多运用一些有文化含量的材料,会彰显出你的文化底蕴,会增加文章的厚重感,会博得同是“文化人”的语文老师的青睐。

总之,只要注意名言警句选用上的精练、准确、新鲜、有文化内涵,就一定会让这些文化珠宝在我们的作文中熠熠生辉,会使我们的作文如同镶上钻石的项链,美轮美奂。

三、在作文中运用名言的几种模式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考生平时要做好名言的收集、整理和积累。在平时的阅读(深阅读和浅阅读)中,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身边不妨常带一本笔记本,一旦看到、听到那些优美、有趣、富于哲理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在收集、整理的时候,最好按内容做适当分类,这样便于自己日后的查找和使用。收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还要时不时地翻翻这些名句集锦,尽量做到烂熟于心,在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熟练运用。

在写作过程中引用名句,并无固定套路,但略加归纳,基本上有这样几种模式。

一是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如果依此写出一篇论文,那么这三句名言正好搭建出了文章的基本框架。这样的归类分叙显现出作者宽阔的视野,说理自然、厚实、凝重,立意脱俗,气度不凡,文章更富有形象性。

二是引用名句做论据。名人名言原本就是议论文的重要论据之一。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中的“讲道理”指的就是以名言警句做论据的一种论证方法。

三是在记叙文、散文中引用名句进行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散文中,引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议论和抒情。

当然,自古文无定法,但是又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在作文中援引名言警句也是一样,我们如果能够明白引用名言名句的意义,注重名言佳句的积累,遵循选用名人名言的原则,掌握一定的引用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一定能在作文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作文投稿

让名言佳句为你的作文增色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