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俗称“10日龄腹泻”与黄白痢在粪便外形和气味上就有区别; 球虫病:为原虫病(管理不良,猪舍潮湿) 猪球虫病(猪等孢球虫)主要引起7~15日龄仔猪腹泻,表现为发病初期粪便较软或呈糊状、黄色、灰色到褐色不等,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液体状态,有很浓的酸奶味,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许多养殖户对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腹泻,往往没有考虑到是球虫病感染,反而一味地反复加大抗生素剂量,造成仔猪药物中毒,产生免疫抑制,成活率反而降低。 等孢球虫多寄生于猪小肠上皮细胞,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等孢球虫在猪体内一个完整的生殖周期为5~7天,其子孢子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繁殖,能造成肠黏膜细胞变性坏死,当猪发生腹泻的时候,肠黏膜已经病变,其完整性已被破坏,因此治疗猪球虫病必须杀虫和黏膜保护同时进行。 一般的驱虫药物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对猪等孢球虫无效,球虫药中的地克珠利、和磺胺类药(主要指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钠)对猪的等孢球虫作用也不大,研究证明,妥曲珠利对猪的等孢球虫有效,所以,可以用妥曲珠利加地克珠利、球虫酯、止血因子、肠黏膜修复剂共同作用来消灭猪等孢球虫。可以从市场上选用复方地克珠利,主要成分中含有肠黏膜修复剂即可以,一般也含有地克珠利等药物。 黄白痢则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拉稀,仔猪黄、白痢及水肿病是多种外因和饲料中缺乏硒、铁、维生素E等元素所诱发的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所以在治疗时往往配合使用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等注射。 仔猪黄痢主要是由于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或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发病率常在90%以上,如不给予治疗,死亡率100%。 仔猪白痢由一种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2~3周龄仔猪,同窝仔猪发病头数、先后及轻重不等,发病率50%,病死率低,但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容易成僵猪,光吃不长肉。 仔猪水肿病由一种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健壮仔猪,多为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10%~35%,病死率90%。 一、主要症状 仔猪黄痢主要表现突然腹泻、拉黄色水样或糊状有腥味及气泡的稀粪,严重时肛门失禁,稀粪不断流出,很快脱水,衰竭死亡。 仔猪白痢主要表现拉白灰色或乳白色糊状稀粪、有腥臭气味,体温一般正常。病初体温有短时升高,精神、食欲良好,随后减食、精神变差、贫血消瘦、寒战怕冷。如不及时治疗,部分病猪会因衰竭而死亡或形成僵猪。 猪水肿病多为急性、亚急性发生,病程1~5天,极少数为慢性病,体温升高至40.5~41℃,仔猪出现便秘,眼睑、面部、颈部、腹下发生水肿,出现拉稀,皮肤发红,结膜充血,四肢麻痹,转圈,行走不稳,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嘶哑尖叫等症状,最后四肢划动、抽搐死亡。
矽肺病这种病还是比较多见的,引起的原因一般多于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另外跟长期吸入粉尘有关,这样会导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性病变,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有乏力,低烧,盗汗,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严重的病人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血等表现。可以通过肺部X线或CT检查确诊。
矽肺是长时间大量吸入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属于尘肺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有些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并且会进行性加重。患者容易合并呼吸系统感染,从而出现发热、咳痰等症状,严重者也有可能出现咯血。
矽肺是一种尘肺病。尘肺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气喘、咯血和一些全身症状。早期尘肺患者咳嗽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常有慢性支气管炎,晚期患者常有肺部感染,使咳嗽加重。尘肺患者咳嗽少见时也有咳痰现象,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的粉尘排出,导致分泌物增多。
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种鸡的一种传染病,以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和剖检见肠道黏膜坏死(故称烂肠病)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为高发季节,但无特别差异。鸡群受各种应激因素如免疫接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刺激后,尤为多见。发病原因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包括具有鞭毛的原虫、类巴氏杆菌,以及魏氏梭菌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魏氏梭菌是主要的致病因子,病原为A型或C型的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是健康鸡群肠道内的寄居者,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粪便、土壤、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或肠内容物中均可分离到该菌,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一般情况下,魏氏梭菌通常不致病,但如果突然更换饲料,有严重应激,恶劣气候刺激,肠黏膜因细菌、球虫、蠕虫侵害,或长时间、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等引起损伤,均能诱发这种鸭病。一、致病因素 1、饲料突变或质量差,变质的动物性饲料; 2、肠道损伤或球虫病; 3、鸡舍潮湿、拥挤、卫生差; 4、饲料中长时间添加抗生素; 5、鸡只机体抵抗力降低。二、流行特点 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是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三、临床症状 (1)体质虚弱,食欲降低,伏卧于地,不能站立,头部及翅部羽毛脱落,突然死亡。 (2)产蛋下降或停产,产畸形蛋和软壳蛋。 (3)排黄绿色,暗黑色稀粪,伴有血液,粘液。四、剖检症状 肠管肿胀,色泽变淡,质脆,部分肠管暗红色。肠腔内有多量混有血液和液体或脱落的肠粘膜碎片。病程长的肠管粘膜坏死后为黄白色与肠壁紧贴,肠管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五、鉴别诊断 (一) 根据以上症状进行诊断。 (二) 实验室检查 1. 显微镜检查。无菌操作刮取病变肠段肠黏膜涂片染色镜检,或采取坏死肝组织,用2张玻片作肝组织压片, 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可发现大量单个或成对或呈短链状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2.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操作采集病死鸭肝脏和脾脏,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7℃下培养24小时观 察无细菌生长。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37℃下恒温厌氧培养24小时,结果可见白色、圆形、隆起、半透明的菌落。挑取菌落,经涂片、染色和镜检,可见菌体形 态与压片或涂片相同。 3.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该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链素霉高敏。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中敏,对青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综合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最终诊断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六、预防措施 应该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和预防工作,不要随便更换饲 料,必须要换料时,要有计划地过渡;避免在全价饲料中额外添加鱼粉、小麦、大豆、动物油脂等高能量或高蛋白原料,以防止饲料营养不平衡造成对肠道的刺激; 有计划、正确地使用抗生素,防止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行定期驱除蠕虫工作,减少肠道黏膜受损;在气候多变的时节一定要严格控制小肠球虫病的发生。七、治疗方法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和消毒。舍内每天带鸡消毒1次,清除水线下湿垫料,更换干燥新垫料。提高舍温2-3℃,减少应激。及时清除死鸭,运出深埋。环境每天消毒1次。禽医莫北整理发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牧鸡病防治】
此病患者早期多感胸闷、胸痛等,气促明显,呈进行性加重。并发感染者多伴有咳痰,一些患者痰中带血,而合并肺结核和肺癌的患者多伴有反复或大量的咯血。建议去医院呼吸科做相关的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后前位片和实验室常规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肺系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粉尘工作的患者一定要脱离这种环境,并进行康复性锻炼。
硅肺病药物治疗,注意日常食物治疗,吃更多的食物,利润促进肺康复,吃更多的食物,有利于电解液酸减少平衡,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在家休养应注意安静的环境,注意保暖,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饮食也应该与疾病相匹配。患者的水、电解质、酸和碱的平衡往往较差,因此他们应该吃富含铁的食物
本病潜伏期5~7天。被感染的家兔病初舌、唇和口腔黏膜潮红、充血,继而出现粟粒大至扁豆大的水疱和小脓疱,水疱和脓疱破溃,发生烂斑,形成大面积的溃疡面,同时有大量唾液(口水)沿口角流出。
若病兔继发感染坏死杆菌,则可引起患部黏膜坏死,并伴有恶臭。由于流口水,使得唇外周围、颌下、颈部、胸部和前爪的被毛湿成一片,局部皮肤常发生炎症和脱毛。
病兔不能正常采食,继发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并常发生腹泻,日渐消瘦,一般病后5~10天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常在50%以上。
患兔大多数体温正常,仅少数病例体温升至41℃左右。
本病潜伏期为2~4天,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下降,蹄冠、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黄豆大的水疱,仔猪对本病特别敏感,但通常很少见到水疱和烂斑,常因严重的胃肠炎或心肌麻痹而死亡。由于口蹄疫症状比较典型,所以一般不用剖解检查。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特点即可确诊。本病病理变化有以下几点:
①口腔、蹄部发生水疱和溃疡;
②心内、外膜出血和心包积液;
③乳头发生水疱;
④恶性口蹄疫主要为心肌炎、心肌脆软,切面呈现不均匀的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与条纹,称“虎斑心”。
痛经的症状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