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咳嗽的比较严重,并且嗓子有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个很可能是痰液粘稠咳嗽不出来,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的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对于这种情况,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化痰的药物,比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具体的还要结合年龄以及其他症状分析来看。
比较常用的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有红霉素、强毒素、青霉素等药物。除了这些药物,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喝甫的钦炎清茶,对于预防支气管炎发作与发作期都有帮助。辅助的食物疗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1枇杷叶粳米粥枇杷叶15到20片,粳米一把就够了,冰糖适量。枇杷叶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加清水一碗水,煎至还剩余一般左右,去渣后加入粳米,再加清水四碗,猛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成稀粥。早晚各一次。一般吃个一周左右就有一些好转了。
2 荞麦瘦肉汤取猪瘦肉半斤,荞麦一把,冬瓜子30颗,桔梗适量,生姜3片,红枣5颗。将猪肉洗净切块,沸水煮一下;荞麦、冬瓜子、桔梗、红枣去核后洗净,放入炖锅内,加入温开水盖好,小火炖大约3小时就可以了。每天1~3次,每次一到两碗。
注意事项:支气管炎患者在饮食上要随着季节,营养要素以及维生素的适量搭配而不断的调整,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逐步恢复,反之,就会造成病情的逆转。时刻保证家里的卫生和空气的清新,经常开窗透气,并保证家里的湿度,禁止吸烟,经常锻炼身体,加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尽量不要吸入有害颗粒和过敏物质,避免呼吸系统的感染,防止支气管炎的发生。
你好,平时可用银耳,加川贝,以及百合煮粥,会有止咳化痰的作用的。咳嗽厉害的话,考虑是炎症的状况,可以服用头孢菌素抗生素或者罗红霉素等药物。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引起刺激性排痰,加上夜晚和清晨温度较低容易刺激引起咳嗽。
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简称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气管炎的初期。春、秋季干咳,是因为肺在五脏中属水,最容易受火的影响,火多而肺燥,所以会引起干咳. 这个时候大家不要忙着吃消炎药等,可以喝一些甫的钦炎清茶,以罗汉果、鱼腥草、决明子、青果、金银花、桔梗、橘皮等中草药成份为主,调理长期咳嗽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吸烟,忌食刺激性食物。下面有些专门调理干咳问题的食疗方法推荐如下:
1.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
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 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
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肾虚精亏等.
2.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
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要想快点好,咳嗽喝得甫沁言清茶能起到养护支气管炎,调理咳嗽的作用。
(1)多吃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因维生素A对维持呼吸道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减轻咳嗽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应选用富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肾及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等。维生素C可保护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参与抗体形成,促进炎症好转,所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多吃梨、橙子、罗汉果、柑橘等水果,它们都具有止咳、祛痰、解痉、清热、润肺之功效,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作用。
(3)勿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甜、过咸的食物,以免引起咳嗽。
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建议每天可以喝甫的钦炎清茶,草本植物,无副作用,从而缓解咳嗽。简单食疗如下
一、鸡蛋两个,麻油50克,醋适量。鸡蛋打开放油中炸熟,加醋再煮,早晚各服1个。常用。
生萝卜、鲜藕各。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蜜250克调匀后分2~3次饮服。若为寒咳,可将汁蒸熟.再加姜汁5滴,趁热饮服。
二、生大蒜头10个,醋200毫升,红糖100克。蒜头捣烂和糖调匀,放醋内浸泡3天,滤去渣,每次用半汤匙,温开水冲服。1天服3次。
三、红糖 100 克、豆腐 250 克、生姜 10 克,水煎,每晚睡前吃豆腐饮汤,连服 7 天。
以青霉素,甲硝唑,氧氟沙星治疗为主,配合喘定片,舒喘灵,必嗽平,平喘化痰治疗.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制,提高免疫力,感冒后积极治疗,日常可以煎中药服用,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你好,这个还是支气管炎引起的症状,需要积极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建议服用头孢菌素抗生素或者罗红霉素。必要时静脉输液头孢菌素抗生素。另外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或者复方甘草溶液治疗咳嗽咳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