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急性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和喘息音。对于这种疾病,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气道通畅受阻是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最突出的症状之一。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关护理措施来确保患儿的气道通畅。首先,要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避免痰液咯出后被吞入气道,可采取拍背、引导咳嗽等办法来促进痰液排出。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尘埃等刺激物进入呼吸道,可通过定期通风、保持室内清洁来实现。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氧合功能常出现下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氧合水平。护士可以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如有必要可给予氧疗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同时观察氧疗效果,并适时调整氧疗浓度和流量。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加重患儿的病情,护理中需要控制炎症反应的进展。护士可以给予合适的抗炎药物,可以是口服或经静脉输液的方式,但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来决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使患儿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因此在护理中需要避免激烈的体力活动。护士可以根据患儿的呼吸情况,合理安排适度的休息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因此在护理中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护士应注意手卫生,采取洗手、消毒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患儿疫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力。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对患儿和家属来说都是一次较大的心理冲击,往往会导致家属的焦虑情绪。在护理中,护士需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诊断包括气道通畅受阻、氧合功能下降、炎症反应加重、体力活动受限、感染风险增加和家属焦虑等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其康复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