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属于清热解毒药,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初开,完整,色黄白,肥大者为佳。生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金银花微苦,辛,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具体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因为金银花辛散苦泄,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作用,为疮痈要药。治疗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品配伍。
金银花气味芳香,具有轻宣疏散之性,既善于清肺经之邪以疏风透热,又能泄心胃之热以清解热毒,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药,也可以用于外感温热病的各个阶段。
因为本品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又有利咽,凉血止痢之效。治疗咽喉肿痛,不论热毒内盛或风热外袭者均可用。
此外本品制成金银花露,有清解暑热作用,用于暑热烦渴,小儿痱子等。治疗暑热可与荷叶,西瓜翠衣,扁豆花等药配伍。
用法煎服,10到15g,其中疏散风热以生品为佳。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但是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金银花又名忍冬、双花、银花,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炎热的夏日、咽喉不适,泡上一杯金银花茶,清热解暑,令人神清气爽,具清热去火之功效,实为抗菌消炎的良药,素有“中药抗生素”的美称、享有“国宝一枝花”的美誉。金银花生于路旁、山间灌丛中,或有规模的种植,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5-6月花开放前采收,晒干,阴天晾干或微火烘干而得,也有蒸晒、炒晒等加工方法。
其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金银花甘寒清泻,轻芳疏透,为清解疏散之品,既善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外感热病、风热表证、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热毒泻痢等病症。一般用量10-20克,煎服或入丸散。治血痢及便血多炒炭用。外用,取鲜品捣烂外敷,也可煎汤含漱。因性寒,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服用。
金银花主要含有挥发油、棕榈酸、香树烯、木犀草素、半乳糖苷、槲皮素、葡萄糖苷、金丝桃苷、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三萜皂甙及15种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利胆保肝、兴奋子宫、抗早孕、免疫调节、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疮疖肿毒、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泻痢、风热感冒、暑热症等。
金银花的功效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内毒素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对伤寒杆菌内毒素有减毒作用。
2、消炎解热作用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对炎症的肿胀、渗出、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消炎解热作用。
3.保肝利胆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金银花的三萜皂甙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失的严重程度,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绿原酸可促进胆汁分泌,及其他有效成分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
4.其他
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绿原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能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起到降血脂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