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者你的家人做手术时,你首先考虑给谁送红包,最后考虑给谁送红包?
其实你考虑来考虑去,都是多余的,因为大多医生都不收红包,麻醉医生收红包的就更加少之又少。
因为害怕麻醉医生少给麻药让患者手术中特别痛苦,所以患者和家属可能会考虑给麻醉医生送红包,这其实一种巨大的误解。
误解一麻醉医生不只管疼痛,解决疼痛问题是麻醉的最基本要求。麻醉医生还需要让患者的肌肉松弛,让手术医生操作更加轻松;还需要解决患者的呼吸问题,如保持呼吸通畅或者使用麻醉机控制患者的呼吸;还需要解决心血管问题,很多手术操作会导致各种神经反射引起心血管严重抑制甚至心跳骤停,麻醉医生需要维持循环稳定;还需要解决胃肠道,肝肾功能,内分泌功能等等问题,尽量让患者能最快的恢复正常的机体功能。说这么多麻醉医生不仅要解决疼痛问题,还要解决保命问题,现代的麻醉还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患者更早恢复的问题。
麻醉医生能解决这么多问题,那要不要给麻醉医生送红包?当然不要。
误解二麻醉医生会不会故意使坏?其实这是某些患者及家属送红包前的怀疑性推断。麻醉医生不会使坏也不敢使坏。
麻醉医生如果不 把疼痛问题解决好,大多外科医生就会暂停手术,等着麻醉医生立刻解决问题,否则就不继续手术了。同样,麻醉医生不把麻醉控制的比较理想,患者的生命体征就会波动较大,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是麻醉医生最害怕的事情,出了意外情况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从外科医生和患者两个角度看,麻醉医生都没有“使坏”的空间。
误解三因为麻醉医生宰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中参与度比较小,时间相对短,而且大家跟麻醉医生的接触比较少,导致很多信息不对称。
其实麻醉医生团体是整个医院最富爱心的团队,因为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患者就医过程的舒适化问题,所以他们对患者的一丝一毫的不适感都比较敏感。如果我麻醉的病人叫痛,我都会特别羞愧,我会采用最经济稳妥的办法来做补救。
前一段时间,我们给一个101岁的患者做了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在全院的扩大会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骨科医生说:“麻醉医生敢打麻醉,我们就敢手术。”
心内科医生说:“控制好心血管稳定,应该有手术机会。”
呼吸内科医生说:“患者虽然通气和换气功能偏差,肺气肿目前不需要特别处理。”
神经内科医生说:“术中要预防低血压和高血压,防止脑梗塞和脑血管意外。”
消化内科医生说:“手术前,手术后都要尽量缩短禁食时间,还要防止麻痹性肠梗阻。”
内分泌科医生说:“严格控制围术期血糖。”
麻醉医生说:“我外婆93岁时,身体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是早上开灯坐在床头人就没了。101岁的老人的麻醉是个巨大的考验,我们尽力吧。”
101岁的老人的手术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任何一点意外或者 波动都将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具体怎么做的压力全部压在麻醉医生的肩上。
麻醉医生生活在一个神秘的封闭空间内,但是他们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灵魂。我们不需要患者的红包,也不需要患者的赞美,需要的是偶尔地认同和尊重。
我来说两句吧!
中国的医生,由于医疗技术相关价格低,真正医院发给医生的钱并不多,包括北上广。
在三四线城市,那点收入还算可以。但是在发达地区,那些手术就显得太少。怎么办?医生走穴,这是不争的事实,出诊手术一次,大牌专家出场费以万为单位。你想在本院找到大牌专家亲自手术,很难,他实在也忙不过来。
回到问题,关于红包的问题。送与不送,问问当地人,医院的护士或其它医生就知道了,有些地方有送和收的风气。比如沿海某些地区,某些大城市,老百姓都送,医生也收,而且有个大概数额(其实百姓都清楚)。麻醉医生也一样。问过一些当地人,他们说医生辛苦,送点也放心。我说万一有并发症你不怪医生啊,他回答我说“医病都有风险啊,不怪”。也许是他们那经济发达的原因吧。
我们这属于欠发达地区,明确地说,基本没有这个风气,患者不会送,偶尔有送,医生也多给交住院费了。当然不保证一定没收的。
送与不送,我说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一定会全力以赴,保障患者安全,这个你完全放心,有何段子是这么说的:“当患者在手术台上,最希望患者活下来的是医生和护士”!你送,他也不一定会收!
如有不妥,敬请评论区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