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学派以金代名医张元素为代表,代表医家有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
此学派以脏腑寒热虚实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创脏腑辨证说,并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倡导“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见解。这些学术思想对金元医学学术的革新与争鸣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代医家从“仁爱救人”、“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念出发,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
孙思邈提出:作为一个医生要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生闵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门一一应之不厌。
医生赵梦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七八十岁时“犹救以往”。朱丹溪是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他行医时,“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谕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窭人求药无不与,不求其偿,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虽百里之远,弗惮也。”
宋代医生张柄,治病救人“无问贵贱,有谒必往视之。”元末明初的名医刘勉曾任太医,在他一生的医疗实践中,把“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作为自己的信条。他常说,“富者我不贪其财,贫者我不厌其求”。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的道德地位是分等级的。我国古代医家这种崇尚把患者当作亲人式的医患关系的优良医风是十分可贵的。
支气管哮喘属于变态性反应,是会出现突发性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的,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哮喘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治疗的,现在可以口服消炎、化痰的药物,平时合理的饮食就行,饮食要以清淡、营养为主,忌刺激性、油腻、生冷的食物的慑入的,以免不利于恢复的。
哮喘:asthma
喘息:wheeze
呼吸困难:dyspnea
特应性反应:atopic reaction
过敏的:allergic
【成语】: 标新立异
【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解释】: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举例造句】: 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把常用的多种治疗方法归纳为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张仲景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滑寿为元代医学家 。字伯仁。晚号撄宁生。襄城(今属河南)人。从京口名医王居中学医,对《素》《难》颇有研究。后随东平高洞阳学针法,精通针灸。著《十四经发挥》一书,对经络腧穴的考订和针灸学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陈无择(1131—1189年),名言,祖籍温州乐清,后迁居青田,娶温州吴氏为妻,长期居住温州城区。他以儒治医,医儒兼通,又精于临证,对中医病因学和辨证论治都有很大的贡献,名列唐宋金元22位著名医家之一。
其名著《三因方》继承丰富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病因学说,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把中医病因学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分化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诞生,是中医病因学历史上的一座重要丰碑。
1. 现代的冕医是钟南山教授。2. 因为钟南山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曾在抗击SARS、H1N1等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抗疫一线的精神领袖”和“最美逆行者”。3. 冕医是指在医学领域中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医生,钟南山教授作为现代的冕医,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还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医学界和社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