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金会
“生命作文”源于西方“生命教育”(1ife education)理念的兴起。生命教育的基本宗旨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教育”辐射到语文学科,并由此诞生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命的“生命作文”教学理念。生命作文培育意味着作文教学向学生“生命体”回归,意味着作文是生命的言说,作文教学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生命作文培育在目标向度上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为旨归;在内容向度上以学生真实的生活实践为纽带,不断满足和提升生命的需要;在教学向度上坚持以生命的方式把握作文,教师用生命去教作文,学生用生命去写作文,最终形成尊重、激励、多元的作文培育文化,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快乐之歌。
写作教学在本质上不是教学,而是培育。因为即使我们不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施加影响,学生作为生命的综合体其思想、情感、思维、表达始终存在,我们通过这四个方面影响“人”进而影响写作能力,使作文与生命同步成长,这个过程用“培育”是最为恰当的。教学与培育的区别就是:“教学”,你不会,我把你教会,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培育”,你会的,我创造条件让你成长,使学生发育成长。
一、设计基于“写作力”提升高中生命作文培育顶层框架
生命作文以人为中心,追求作文与生命同步成长。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思维与表达决定了这个人的写作水平。思想和情感、思维与表达从表述来看是分开的,实则是相互融合,混为一体的。这类似于太极,一阴一阳实为一体,可用太极图来示。由此生发出写作的四大核心能力:思想力(认识力)、情感力(内驱力)、思维力和表达力。
培育思想力需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感悟自然、洞察社会,养育其“求真”“向善”“尚美”之心。
作文,首先是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引导学生用作文抒发真情,养育学生对待作文的痴情,是培育学生写作情感的应有之举。打造以生为本、激情飞扬的生命作文课堂,成为落实生命作文培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情感,以期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思想和情感是作文的基础,思维与表达是作文的支柱。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需要切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并且要合乎写作思维运行规律。高中生思维应在提高其深刻性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观察、高质量的回忆、推测想象和分析概括这四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作文是书面表达。学生要学会规范表达进而形成有创意的表达,这是对学生写作表达力的要求,只是前者属于基础等级,后者是发展等级。规范表达除了卷面上要求外,关键是让学生会选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应用文等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作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对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指导往往成为许多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主体内容。基于学情,针对个体,相机传授,进行散点教学,少些看起来规模宏大的所谓系列化训练。这是由作文个性化特征决定的。
顶层框架示意图如下:
二、建构基于“写作力”提升高中生命作文内容体系目标
体系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教学目标的意义在于,使基于“写作力”提升高中生命作文培育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出现教学的脱节和失误;同时,使教学质量要求有标准,便于正确评价教学工作。基于“写作力”来提升高中生命作文培育,需要设计什么样的体系目标呢?其主要依据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浙江为例,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的“交流与表达”部分共九条,强调了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并重的课程原则,其中有六条是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在必修课程教学要求部分,写作是专门一类,有六条要求并分列必修各模块写作要求(具体条目限于篇幅不作呈现)。
分析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我们认为其宽泛笼统,以致消弱或至少未凸显写作的核心能力。尽管必修各模块均有作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阶段性的目标,但表述上除了不够简明的问题外,还过于偏重对写作形式的要求,对于写作内容的要求只有只言片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教科书体例结构上,“写作”附在阅读专题后,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也往往被一线教师忽略,写作处于阅读的附属地位。总之,写作目标不明和写作目标偏差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建构基于“写作力”提升高中作文课程内容目标体系,要以“育人”为首位,以培养写作能力为核心;以写作内容要求为主线,以写作形式要求为副线;有整体写作目标,有阶段性目标;表述力求简洁,层次分明。
高中作文教学整体目标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作文主題求真、向善、尚美。根据内容需要,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出于不同需要会写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书面表达要做到文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符合行文格式,用词造句准确、通顺,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以“生命”为总主题,沿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注重高中学生作文思想力(认识力)的提升,构建“生命作文”阶段的内容目标: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侧重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和对当下生存环境的观察,可以分为三个专题:成长体验(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自然生态(青山绿水带笑颜),社会生态(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二学期:侧重对生命起源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可分为两个专题:生命起源(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和生命价值(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高二年级:侧重对生存智慧的总结和对自己人生进行规划,可分为两个专题:生存智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生规划(我的未来不是梦)。
高三年级:侧重对应试作文写作意识的培养和对应试技巧的训练,使应试作文充满生命的激情,饱含人生的感悟。
三、编写侧重“思想力”提升高中生命作文培育选修教材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舒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语文能力乃至人文素养。基于“写作力”提升高中生命作文培育选修教材编写思想如下:
(1)生命作文的核心思想,写作教学即作文的生长培育,也是人的成长的培育;(2)依据生命作文内容树立体系目标;(3)以提升思想力与情感力为核心,注重思维力与表达力训练;(4)注重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建构相结合;(5)不刻意追求完整的作文教材体系。
“一主多副”是指一门主要写作教材《“生命作文”培育》和多门“伴你同行”系列辅助教材,如《伴你同行——高中生“生命作文”读本》《伴你同行——高中生成长案例解析》《伴你同行——〈弟子规〉之人生道理》等。《“生命作文”培育》为综合写作课程,编写时以写作内容为中心,以写作知识为辅助,以写作交际为语境,以写作能量为归宿,实现“人文融合,以文立人”的培育理念。多门辅助教材,或偏重于对生命成长的思考,或偏重于对生命成长的体悟,主要是催熟生命体,对写作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丰满写作的主题思想。
《“生命作文”培育》章节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生命起源)
侧重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第二单元: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成长体验)
侧重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
第三单元:青山绿水带笑颜(自然生态)
侧重对当下自然生态的感悟
第四单元:家事国事天下事(社会生态)
侧重对当下社会生态的关注
第五单元: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人生价值)
侧重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六单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生存智慧)
侧重对人生智慧的借鉴
第七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人生规划)
侧重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伴你同行——高中生“生命作文”读本》(共七期)第一期目录:
读本文章既有经典之作,更多的是时文选粹,且在不断更新、充实,主要配合写作主题分期刊出,每期十篇。第一期的主题是“生命是什么”。精选文章目录如下:
《生命是什么》(特蕾莎);《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人生之思》(学群);
《爱心树》(谢尔希尔福斯坦);《失落的一角》(谢尔希尔福斯坦);《一片叶子落下来》(李奥·巴斯卡力);《小种子》(艾瑞·卡尔);《和时间赛跑》(林清玄);《生命生命》(杏林子);《感谢生命》(杨絮)。
《伴你同行——高中生成长案例解析》章节目录如下:
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一定程度解决学生成长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例如生命观、人生观,涉及到学习、交友和行为偏差等,促使学生健康成長。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生命写作能力。
第一单元:我们需要成为怎样的人(人生观问题)
第二单元:我的学习谁做主(学习问题)
第三单元:我受伤的心真的好疼(情感问题)
第四单元:你能接受我吗(人际交往)
第五单元:当我的行为出现偏差时(行为偏差)
第六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人生规划)
《伴你同行——〈弟子规〉之人生道理》章节目录如下:
借助中国古代经典蒙学教材,古为今用,同学生讲人生道理。
第一单元:恭顺——为子之道
第二单元:谦让——为弟之道
以上合并即是为人之道
第三单元:谨慎——安命之道
第四单元:诚信——交往之道
以上合并即是处事之道
第五单元:博爱——普世之道
第六单元:亲仁——向善之道
第七单元:重学——求真之道
以上合并即是修炼之道
四、提炼为了“唤醒”的高中生命作文培育指导方法
生命作文主张作文教学要成功地唤醒学生的生命,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人格和精神上实现“二次更新”。反过来讲,教师的作文指导只有唤醒学生的思想、情感、记忆、思维、表达等等,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能量,才是有实效的作文指导。这些指导具备散点化、无痕化、个性化的特点,往往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却不乏智慧,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写作问题,效果显著。这些指导方法不断地被创新,本课题拟不断积累这些成功的做法,以资借鉴。有涉及写作教学中短期设计的(如随笔写作、日记写作),有整堂作文课的教学实录,更多的是零星针对个别学生写作问题的片段。现罗立五条:
1.让学生命题,唤醒学生尘封的生活;
2.思维爆炸图,唤醒学生僵化的思维;
3.营造情感场,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
4.为写作阅读,唤醒学生课文的记忆;
5.广义的发表,唤醒学生自我的认同。
五、建立基于学生自我改进的发展性高中生命作文评价体系
从教学论角度来看,教学评价是教学组织的五个要素之一。高中生命作文培育需要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既可以作为评价学生作文质量高低的标准,又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自我修改、自我升格的目标。基于学生自我改进的发展性,特别强调学生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注重学生群体在不同学段的发展。实施作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建立一整套促进写作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促进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性提高和持续性发展。
实施作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作文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得以个性张扬,使学生在表白中真正享受到写作的快意,实现作文与生命同步成长的培育目的。制定和使用发展性评价量表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是这个体系的重要实施内容。我们借鉴了近年关于写作评价体系研究的优秀成果,制定了专项能力发展性评价量表,如:
高中叙述文·自我与读者发展性评价参考层级表
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1. 自我评价,在自动中得到发展;
2.互相评价,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3.合作评价,在赏析中促进发展;
4.教师评价,在全动中得到发展;
5.家长评价,在能动中得到发展。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317004)
让写作与生命同成长一文由60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作文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60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