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平台邀请答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疑惑了许久。流感引发肺炎和心肌炎临床是有过报道的,这两种情况均属于流感的并发症。而流感感染左腿会导致截肢的并发症我还真的没有在相关资料中找到。难道是流感出现新的临床症状了?经过询问急诊医学的专家们后,发现这个截肢的问题,其实是流感病情进展到极危重的时候,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什么呢?请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本文看完,就知道个中缘由了。
首先我们来讲讲人体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人体由动脉和静脉两组脉管系统来输送氧气和养分,输出二氧化碳和代谢终产物。上图就是我们血管里面血液流动时候的情况。细心的朋友们可以发现图片的右下方和血管的其他部位有所不一样,红细胞停留在了白色的网状结构中。这一块与其他血管内皮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就是血栓。血栓在重症感染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的患者中常见。由于这位流感病人已经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凝固就可以形成血栓,当体内的血小板耗竭时,血液就无法凝固。导致出血倾向。这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时常会遇到。比如流感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后需要仪器来帮助机体度过难关。呼吸系统受损,我们可以用到呼吸机。泌尿系统受损,我们可以用到肾透析或者腹膜透析。多器官脏器受损,我们可以用到体外膜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CMO。
这项技术对人体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系统出现的问题都能有效辅助改善病情。问题是使用这项技术时需要将血液保持有效流动。才能使人体内的血液源源不断的在体外进行氧合,从而使病变的脏器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机能。保持人体血液不断流动的是心脏,在心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液泵出乏力,血液流动缓慢,各个脏器都有可能出现淤血的情况。血液流动不畅即可导致血栓形成。如果栓塞肢体时间过久,很有可能导致肢体的缺氧缺血,必要时只能截肢换命。可以说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流感病毒并不能直接导致双下肢瘫痪,需要截肢。却很有可能引起疾病到危重状态,出现这样的后果。因此,朋友们认识流感的危害非常重要。不要以为流感是小问题。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就是不补小洞,形成了大洞,才导致遗憾终身的结局。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认识流感预防流感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然后要认识流感的症状。流感表现多为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度到40℃,可有畏寒、寒颤,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容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比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推荐在流感高发季节免疫功能差的易感人群提前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六个月龄以上的儿童,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产生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具体信息欢迎关注我的相关文章。如果易感者与确诊的流感患者接触需及时使用奥司他韦进行药物预防。早期干预可以避免重症流感发生,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官方宣布三月份可能有新一波的流感疫情发生。各位请做好自我保护,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鼓励。如果觉得对亲友有益,请将您的爱心传递给他们。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流感,认识流感,避免流感。祝愿大家都健健康康,无灾无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