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治疗
要特别重视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超声雾化、拍背吸痰是简单易行的呼吸治疗手段。避免误用、滥用碱性药物。
2.抗病毒治疗
较重者可用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治疗。
3.免疫球蛋白
近期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轻症和不明显的感染可能相当多,往往未加注意而自行痊愈.婴幼儿中重症者需要住院和密切观察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低氧血症在婴儿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十分常见.动脉血氧测定和/或血氧量测定能提供感染严重程度的客观资料,并能提供是否需作重症监护的依据.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研究中,三氮唑核苷(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开始使用,能使严重的病人减少排毒以及促进恢复,但另一些研究未能证实这些效果.三氮唑核苷6g溶入300ml灭菌水中(20mg/ml),12~20小时内雾化吸入,连用3~5日.某些病人可能需要更长一些.有时雾化吸入会产生一些实际问题,如正常的护理人员会发生皮肤反应和其他接触性症状.孕妇应避免接触此药.一般说来,本药仅适用于高危的病人.患有支气管肺炎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成人亦应给予呼吸道支持疗法.,
诊断, 近十年来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占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第一位,其症状与副流感病毒肺炎、轻症流感病毒肺炎及轻症腺病毒肺炎临床上几乎无法区别。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则高热持续,中毒症状及呼吸症状重,临床表现远较合胞病毒肺炎严重。本病诊断主要根据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近年来利用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及血清中IgM抗体的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ELISA,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生物素抗生物素ELISA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PAP)、单克隆抗体荧光法等都能进行合胞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2∶1。潜伏期约4~5日。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轻症病例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不著,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罗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过清音。 , X线检查:多数有小点片状阴影,大片状者极为罕见。约1/3病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 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在(5~15)×109/L(5000~15000/mm3)之间,多数在10×109/L(10000/mm3)以下。中性粒细胞多在7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