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医生第90次悟空问答#得了感冒你担心挺多,病毒性心肌炎就是其中之一。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引起以心肌损伤为主的疾病,30余种病毒可致病,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风疹病毒、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最常见,同时,柯萨奇病毒是引起感冒最常见的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冒的严重并发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大多是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导致的。那么我们怎么早期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并及时治疗?接下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5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二、当疾病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时,轻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心前驱不适、心悸(心慌),重者可出现胸痛、心悸、气短等严重症状。
所以,数脉搏是我们能早期及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的首要措施,脉搏跳动次数较正常明显加快。但是需注意以下情况:首先需清楚自己正常的脉搏;其次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排除剧烈活动、进餐、心情激动等的影响;再次发热本身可引起心跳加快,大约体温每升高1度,心率可加快10次左右。
三、当我们发现有上述异常症状时,立即医院就诊,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以明确病情。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急性期一般卧床2周,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严重者卧床4周,6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
2.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3.心肌保护治疗:维生素C能清楚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心肌损伤,保护心肌;辅酶Q10片能稳定细胞膜、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作用;曲美他嗪也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4.严重者需专科住院治疗。
1.劳逸结合,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寒;2.平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发生;3.感冒后适当给予退热药和改善症状药物。
强身健体,远离感冒,远离心肌炎。
感冒时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心肌炎?关于心肌炎的问题,张大夫平时谈得不多,今天碰到这个提问者的问题,张大夫就来试着给大家说一说这个话题,希望能够帮到更多关注心肌炎的朋友们。
一、什么是心肌炎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包括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和心律失常。简单说,就是各种原因导致了心脏出现炎性损伤,进而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
二、心肌炎有哪些致病因素?导致心肌炎发生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药物毒性3类,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其中包括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而这次疫情中的罪魁祸首——新冠病毒,也可以引起人体发生心肌炎。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感觉到心肌炎都是在感冒之后发生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心肌炎有哪些症状?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轻度的胸痛、心悸、短暂心电图改变到严重的休克状态,可以说不同患者最终症状也不同。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往往起病重,进展快,预后差。
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可以表现为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这些症状可以说几乎都是我们常见的感冒症状,虽说不同患者症状不同,有轻有重,可是还是能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一定的线索的。所以说,往往很多人以为是感冒,也想不到会是心肌炎,但是这却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线索。
2、心肌受损一般出现在上述症状发生后的数日或1-3周,一般患者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病因。而在很多医学研究中显示,胸闷、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一个首发症状。
3、以上症状属于相对比较轻的情况,如果是严重的暴发性心肌炎,那就可能有非常严重的症状。比如说患者会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可以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患者焦虑不安、出大汗、少尿或无尿等;有些严重的患者也可以表现为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甚至出现皮肤花斑样改变、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少数患者甚至可以突然晕厥或猝死。当然,这里说的这些情况也都是相对比较严重的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四、心肌炎如何治疗?除了普通心肌炎需要给予正规治疗之外,特别提出的是暴发性心肌炎因为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一旦考虑诊断,一定积极应对,尽最大力量挽救患者生命。临床上常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严格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和普 通药物治疗(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胃黏膜等)外。除此之外,还包括抗感染、抗病毒、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血液净化、生命支持措施,比如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机辅助呼吸、临时起搏等治疗措施,最严重的情况甚至可以考虑心脏移植。
希望我今天的介绍能够帮到大家,其实今天谈的这个话题是个小众话题,并不像高血压那么多人关注。但是,再小众的健康问题也要有人来给大众解释,否则大家都为了有更好的阅读量,那些发生少见疾病的人就容易被忽视。大家说对吗?
现在写文章不容易,没有什么阅读量,也没有头条官方的推荐,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阶段,大家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好,可以多多点赞+评论+转发,争取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受益。